合江县不断探索创新,延伸基层社会治理触角 “治”出幸福路 “理”顺万家事
□ 本报记者张婷
“同志,我女儿在外地上班,我来给她办户口迁移,怎么办……”“大姐,我们马上开通‘跨省联办’行政服务,我给您说明一下……”一问一答,热情周到,65岁社区居民冯惠秀的“烦心事”得到解决。这一类场景在合江县的各个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已成为常态。
先行先试,探索创新。合江县通过三招,延伸基层社会治理触角:社区“微治理”,提供服务解民忧,帮助社区居民实现“微”心愿;“龙门议事”,组织居民“摆龙门阵”,让纠纷大家调、问题大家议;以党委领导的“一套治理机制”,以及深入推进的“七项治理改革”措施,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城乡基层治理新格局。在合江县,群众的幸福指数正在不断提升。
公式 办民事暖民心,层层有人抓
连日来,合江县符阳街道桥凼社区党委书记成水平接待了不少来自其他区县的学习团队。每次向大家介绍社区治理情况时,她感到很自豪。之前,桥凼社区情况复杂,问题突出。通过治理后面貌焕然一新,不仅环境整洁有序,居民素质也大幅提高。
拥有近100万人口的合江县,城区居住密集度高,面临老旧小区多、辖区单位多、流动人口多的“三多”复杂局面,呈现出居民管理难、安全监管难、纠纷协调难“三难”问题,为基层治理带来不小挑战。
针对这“三多三难”,首先,合江县采取社区“微治理”新模式。在科学划分网格方面,每个网格落实一名“全岗通”网格员,承担信息采集、政策宣传、安全排查等工作,推动问题发现在网格、工作调度在网格、资源配置在网格;在服务解民忧方面,整合社区工作者、在职党员和热心居民等力量,成立联合志愿者服务队,尽力帮助社区居民实现“微”心愿。其次,书记领航,以上率下。合江县创新推行县委常委兼任社区“第一书记”制度,由县领导“一对一”联系社区并兼任社区“第一书记”,帮助社区在队伍建设、服务群众、发展治理等方面把脉问诊。第三,驻区单位结对共建。合江县83个县级单位党组织联系社区,与社区党委签订契约化共建协议,开展“1+1”结对式共建,构建形成区域化党建格局,促使治理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整合。
如今,无论是凝心聚力,还是资源整合,各个层面各个群体形成合力,正在把合江县基层“难治”变为“善治”。
公式 平安“红利”贴民心,护一方安宁
8月19日,泸州遭遇20年一遇的大洪水。当特大洪峰来临时,合江县所有机关党员均迅速到包联社区报到,组成一个个防汛救灾党员志愿队,开展宣传、转移、清淤等工作,为全县抗洪救灾实现零事故、零伤亡,以及灾后生活全面恢复作出了积极贡献。
群众事,群众议。今年,在城乡基层治理重点工作情况梳理中,合江县在全市率先创新开展“龙门议事”,即由小区党支部牵头,定期组织居民以“摆龙门阵”的方式进行交流互动,把矛盾纠纷反映出来,推动纠纷大家调、问题大家议,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
“基层治理最终连接的是千千万万的基层群众。加快探索乡村治理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是关键。”合江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棋楠告诉记者。
在自治方面,合江县依托坝坝会、院坝会搭建村民“农门议事”平台,探索“说、议、办、评、晒”工作机制,优化互诺互评体系,动员广大党员群众开展“双亮双晒”示范行动。
在法治方面,打造“枫桥荔城”。合江县全覆盖建立镇村公共法律服务站(室)217个,全面落实“一村一法律顾问”,打造大桥镇、尧坝镇等法治文化阵地,将法律援助、普法宣传送进千家万户。今年7月,大桥镇已被纳入省级乡镇治理现代化试点,将打造成为有内涵、有特色、有水平的合江品牌。(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邱祥竞本报记者蔺艳霜合江荔枝享誉全国,是泸州水果的一张亮丽名片。今夏以来,工商银行泸州分行作为服务泸州市“三农”的...
合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