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文化 穿越历史的长廊(上篇)

川江都市报 2018-04-11 09:16 大字

赤水河总长444.5公里赤水河历来就是川、黔间大宗货物运输的重要水道

赤水河,因河流含沙量高、水色赤黄而得名。在川、滇、黔三省接壤地区,是国内唯一没有被污染的长江支流。河水清澈透底,两岸陡峭、多险滩急流,全河总长444.5公里,完全进入四川境的下游河段51公里。赤水河在茅台以上为上游,茅台至丙安为中游,丙安以下为下游。至合江城东注入长江,浩浩荡荡。

古人类的发祥地

赤水河流域是中国南方远古民族的发祥地之一。1971年曾在桐梓县九坝紫山岗南麓发现岩灰洞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以后又在习水县土城磨制石器(石斧);保存有自秦、汉起的古代文物,如岩墓、摩岩碑刻、石窟寺等。

鳛国,是地处赤水河流域,在历史著作中很少记载也缺乏研究的一个古代国家。鳛,最早见于《山海经·北山经》:“涿光之山,嚣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其中多鳛鳛之鱼,其状如鹊而十翼,鳞皆在羽端,其音如鹊,可以御火。”关于鳛国的来源,《鳛国·姓·鳛部·习水》说:夏禹划天下为九州,今贵州习水境域属梁州西南徼。鳛人部落经过数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和奴隶制社会,占着独特的生存空间,即长江南岸赤水河、习水河和桐梓河的天然屏障,繁衍生息,不断发展壮大。到商周时期,鳛人部落已十分强盛,周武王伐纣,包括部落在内的巴蜀八大部落出兵助其成功,武王为褒彰“巴师勇锐”,封为屏藩——鳛国。

据周春元等编著的《贵州古代史》对鳛国的考证:鳛国,大约存在于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308年之间。国的称谓源于西周,当时诸侯称国。《周礼·天官·太宰》“以佐王治邦国”。据历史记载,西周灭商以后,实行分封制,分给功臣封地或食邑,称为国。鳛国正是这时期产生的。古鳛国不在大夜郎范围。《贵州历史笔记》说:“今德江、正安以北是古巴国的南境,绥阳、遵义、桐梓一带属于鳖国,习水附近归鳛国。民国《贵州通志·前事志》说:“考牂牁古国,见于《管子·小匡篇》,在蹻前四百余年。又,既云改且兰为牂牁矣。”牂牁古国远在牂牁江流域,今习水不可能属之,古鳛国与之并存。《遵义府志》的《建置》说:“鳛部水,即今仁怀赤水。然则仁怀为古鳛部地。汉之称鳛部者,或秦前有鳛国欤。”其中说的仁怀,包括今天的仁怀、习水、赤水等地,主要区域是习水一带。据此推断:在习水这块土地上,秦以前曾经建过鳛国,它的范围大致是今习水以及比邻仁怀、赤水,古蔺、叙永、合江、江津、綦江、桐梓等县市交界地区,可能还包括遵义、绥阳、道真等地区。随着历史推移,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庄蹻入滇灭且兰、夜郎与滇诸国,西汉在夜郎故地建牂牁郡,拆鳛部县置平夷县,隶牂牁郡,但是夜郎国已经不存在了。后来先后沿用夜郎这一称谓设置的夜郎郡和夜郎县,也未包括古鳛国地域。

古盐道四大口岸

赤水河,为川盐入黔四大口岸之一。贵州素不产盐,自古以来民众食盐均靠从周边产盐省份输入,主要行销川盐、淮盐、粤盐、滇盐,并以川盐产地距贵州最近,又有通过长江连结永宁河、赤水河、綦江、乌江等水道的交通运输之利,而成为在贵州销区最广、销量最大的食盐。

清永宁道赵藩有诗评述:“亦是故乡水,源从芒部来,蜿蜒腾赤虺,疏凿谢黄能,客路层峦转,人烟对岸开,蜀黔交错地,水蔺劫余灰”。明末奢安之乱后勘定为川黔界河,自此即成为我县与贵州疆域的天然界线。是时,因巨石蜣岩,耸峙中流,万仞之山,壁立两岸,滩高浪激,势险路纡,不能通航。清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当局因滇黔铜铅每岁由陆路转输,节节皆崇山峻岭,鸟路羊肠,驼载艰难,运费浩大,且黔省不产盐,需从川省肩挑负运至贵州猿猴(今元厚)转贩,始定疏凿,开通河道。上游白天鼓岩(赤水公社境内)至兴隆滩一段共27滩,经初步开凿,费时一年有余,支银万两以上,能通航之地仅鱼塘河至兴隆滩及二郎滩至太平渡口两段可行小木船,而天鼓岩至鱼塘河一段由于河身狭窄,沿河各滩乱石堆积,水势陡险,仍不能通航,兴隆滩至二郎滩一段,其中心蜈蚣岩(无功岩),俗称十里长滩,水深滩险,岩如刀削,船不能过,至1949年仍未通航,运往上游的土特产和川盐均靠人力背运过山,其时有成千上万的农民终年均以背过山盐为生。

1954—1955年,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川黔两省组织群众有计划地进行打滩,整饬航道。以后每年疏缮,至现在,太平渡至马蹄滩通航里程已达183公里,其间马蹄滩至马桑坪一段可通行15吨以下小木船,茅台至马桑坪一段可通行小机动船,二郎滩至太平渡一段可通50吨木船和机动船,十里长滩的蜈蚣岩而今亦有船曼往来行驶。赤水河上游北岸亦发生了巨大变化。1952年川滇公路上的赤水河架设了第一座铁桥;盛产白煤的岔角滩、青龙嘴一带,开始兴建自煤厂,所产优质白煤曾在1955—1970年源源不断运销合江、重庆,乃至汉口等地;具有光荣历史的太平渡口,也建起了装机2×1500千瓦的火电厂、小型造船厂‘1981年10月建成通车的长征大桥,进一步密切了川、黔两省的经济联系和民众交往,太平小镇的面目早已焕然一新。

神秘的丝绸古道

赤水河,勾通川黔两省物资交流重要水道之一。贵州省食用川盐及生产竹木,煤炭,多靠赤水河输进运出,流域东部桐梓县一带有含量较丰的煤炭和硫以及造水泥用的灰岩等矿藏。存在南方丝路古道。南方丝路古道也称“蜀身毒道”,是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道,为先秦至唐宋以四川成都为起始地通往南亚、东南亚的总体上,呈南北走向的商贸通道系统。

赤水河历来就是川、黔间大宗货物运输的重要水道,航运早兴,清代曾称为怀河。自清乾隆年代起经过整治滩险,小型木船可分段上行至金沙县老虎滩。建国后,经两次大规模整治和设立绞滩站,赤水市以下已可全年通航120吨机轮和4×150吨拖轮船队,赤水至二郎镇可季节通航10—25吨机轮,二郎镇至茅台镇白洋坪可季节通航10吨机轮,常年通航5—10吨木船。

按照学术界的传统认识,南方丝路古道总长200公里,主要有两条线路:一条为西道,即旄牛道。从成都出发,经临邛(邛州)、青衣(名山)、严道(荥经)、旄牛(汉源)、越巂、邛都(西昌)、叶榆(大理)到永昌(保山),再到密支那或八莫,进入缅甸和东南亚。这条道最远可达“滇越”乘象国,可能到了印度和孟加拉地区。另一条是东道,称为“五尺道”。从成都出发,到僰道(宜宾)、南广(高县)、朱提(昭通市)、味县(曲靖)、谷昌(昆明),以后一途入越南,一途经大理与旄牛道重合。主要有两条线路就意味着还有其它路线;在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地理、人文情况都会发生变化,交通路线应该是呈蜘蛛网似的,南方丝路一定还有因记载疏漏而被人们遗忘的古道。那么,张仪、唐蒙、司马相如等这些曾经经过这里的历史人物,行走的究竟是哪条路?

上世纪80年代开始,合江县陆续出土了一批汉代画像石棺,再现了汉代这一地区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2000年在川黔故道上的合江县榕右乡,发现了《唐代商队人物群像》等摩岩,其中有胡人,说明晋唐年间这条古牂牁道依然畅通,而且古代胡人早已通过这条古道进入泸州。根据典籍记载、考古新发现,围绕探索西南丝绸之路的遗踪这个论题发表了多篇论文。认为经过赤水河的这条商路,有可能就是学者们几十年来争论不休的西南丝绸之路。新发现的汉棺、摩崖为西南丝绸之路穿过这一地区提供了证据。古代商旅行人往来和物资运输,主要依靠水运。从成都经岷江到宜宾入长江,过泸州到合江转赤水河进入贵州,转牂牁江(即北盘江),再转红水河、西江,可以直到广州。从广州沿珠江出海到交趾和印度,一路水运,远比走从云贵高原翻山越岭、穿过缅甸而去印度,要方便得多。这条“牂牁古道”,当时已由唐蒙开通,走这条路,遭受劫掠的可能性,远比穿越云贵高原为小。

◎陈政

新闻推荐

真情交流 收获感动 合江县初中教学质量研讨班走进泸州七中跟岗研修

3月14日上午8:30,合江县初中教学质量研讨班走进泸州七中跟岗研修活动在泸州七中江城校区明德楼二楼小会议室正式开始。合江县初中教学质量研讨班一行首先参观了泸州七中的校园文化建设,七中以“参与...

合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合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