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土坯房到小高楼——回洞桥村民住房变迁记
12月,合江县回洞桥村渐渐变冷,蓝天白云下,青山俊俏,花树苍劲,柑橘苗满地。在漫山的竹林中,常常能遇到已人去屋空的老土房,独自凋敝。游客若来寻访,还能通过这些依稀的遗迹与新村聚居点的对比,来感悟这个活力山村的沧桑变化。
时间在流逝,村貌在更迭,一代代回洞桥村人在进宝山下繁衍生息。曾经聚集在回洞河边的小山庄,慢慢演变成村民居住的土坯房,到如今,已被连排的小高楼取代,成了一道风景线。
和脱贫之路的演变一样,住房的变迁,是回洞桥村民对过去岁月记忆最深刻的事情。
村民杨树高的老家,在5公里之外的12社,那个全村海拔最高的山头。当时,他住的土坯房,简陋又局促。夏秋时节,有时吃着饭,房顶上的草鞋虫都会突然掉到碗里。年轻时,杨树高最大的梦想就是哪天能住上楼房。他说,回洞桥村里,很多人穷尽一生,就为修个好房子。
“从草房到砖房到楼房。”在杨树高的记忆中,回洞桥村村民的住房经历了两次大变革。
10年前,村党支部书记罗金华带领村民,把茅草房变成砖房。“盖一间房需要3000块瓦,全村715多户人家,要耗费近几十万块瓦。”杨树高说,当时附近没有砖瓦厂,村民就在附近的小土窖里一块一块烧瓦,再一块一块背到家。
去年,听说村里有了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一些贫困户喜忧参半。
“想搬进新房,但搬进去没有生计,我家的这些猪、羊、鹅可咋办呢?”
“新房不能烧柴呀,开销太大。”
“舍不得这个老家,搬过去了住不惯还能回来吗?”
对搬进新房,贫困户们都有一些顾虑,再涉及到钱,问题就更复杂了。
在驻村的两年里,记者清晰的记得,为动员安土重迁的贫困户搬家,村干部几乎快把那条本来杂草丛生的路踏平了。
“不搬,不习惯,住在这自由。”1社的非贫困户黄运江坚决不搬。后来村里决定,尊重他的意愿,替他把老屋重新翻修了瓦顶。
当然,更多村民对搬家是持积极态度的。10社的贫困户赵银开,今年11月住进了新房,“以前全家人挤在60多平方米的地方,猪圈挨着厨房,厨房和卧室在一起。不卫生,能搬进新房,可算了了件心愿。”
已退休的老支书罗金华对记者说:“10多年前我当上村干部,心里头最想干的一件事,就是改善大家的住房条件。现在居住条件改善了,人才有精神头去好好发展事业,才能一天过得比一天好。”
贫困户朱华贵在村里第一个开起了农家乐,一碗农家小炒肉卖几十元,一碗山里的野菜,卖十几元。今年上半年,朱华贵陆陆续续接待了上百桌游客。驻村干部给他出主意:置办几张特色餐桌,把家里客房再装修一下做民宿,客人嘛,等以后村里的景区开园了,游客只会越来越多。
本报驻合江县回洞桥村记者 李梁文文/图
新闻推荐
近日,泸州市合江县两名未成年人在鱼塘游泳时不幸溺亡,另两名同伴被死者家人告上法庭。法院经审理判决,幸存的两名未成年人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一起玩耍的同龄人不负有保护义务,并且已经进行合理施...
合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合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