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苦干实干加巧干 用心用情解民难 ——记合江县大桥镇高鼓山村第一书记杨易林

泸州日报 2017-12-04 13:00 大字

■本报记者 周雪梅

合江县大桥镇有一个叫高鼓山村的地方。2015年8月,合江县直机关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杨易林被选派到这里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他的到来,拓宽了高鼓山村的致富门路,让这个村在退出贫困序列的道路上越走越顺利,越走越坚定。

“田坎”书记——

群众说“我们相信他”

杨易林到村任职以来,坚持脱产驻村,每周不少于3天的入户走访是他驻村工作的必修课。一开始,村民并不愿和这位“城里来的同志”谈心,认为他过段时间就走了,反映了问题也可能得不到解决。经过接触发现,但凡跟杨易林反映的问题,都会得到回应,渐渐地,村民开始信任这位第一书记,他的手机号码也从此变成了村民们经常打的“热线”电话。

访民不扰民是杨易林的工作原则。杨易林总是主动到地里和村民交流,也因此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田坎”书记。8月的一天,冒着40多摄氏度的高温,杨易林来到贫困户陈文群家动员他参加小额货款,并检查用电安全。看着满头大汗的杨易林,陈文群感激地说:“这么热的天,书记辛苦了”。一句 “辛苦了”,让杨易林顿觉一切都值得。

两年来,杨易林收集到关于脱贫攻坚和村级发展的意见建议40多条,了解了该村基础设施建设差、产业发展落后两大致贫原因和93户贫困户家庭基本情况,与村民的距离也拉近了很多,为驻村帮扶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解难”书记——

贫困户的事就是我天大的事

“需要办什么事尽管动嘴,我的工作就是为大家跑腿。”每到一户贫困户家,杨易林都会这样说。

高鼓山村8组张泰雄一家住的土坯房存在较大安全隐患。张泰雄本在6年前便筹划新建住房,并且买回部分建材,但夫妻二人年老体弱,无力修建。看着6年前买回来的钢筋、砂石、红砖等建材长满了青苔,老两口心里着急却无能为力。杨易林看到二位老人住在这样的土坯房里,始终放心不下,于是为老两口申报了D级扶贫危改,落实项目资金3万元,并帮忙联系建筑工人。2016年12月,张泰雄一家终于住上了新房子,看见老两口脸上的笑容,杨易林就跟自己搬新家一样开心。

“既然来这儿当了第一书记,我肯定就要为这儿的村民办好事、办实事。”杨易林说。8组的鄢静平、3组的周小平、11组的周淑军等贫困户在扶贫危改项目的支持下,建起了敞亮的砖房,还有好多贫困户种了荔枝,实现了从“过惯苦日子”到“过上好日子”的转变。

“化缘”书记——

用“厚脸皮”换来村容村貌新变化

为切实改变村民出行难、看病难、文化娱乐场所缺乏等现状,杨易林多方奔走,四处“化缘”,协调落实硬化道路10公里,使村民告别了“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行路难时代;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新建村卫生室155平方米,有效缓解了村民看病难问题;多方筹措资金修建面积300余平方米的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高标准文化广场1100平方米,配套建设围墙、厕所、篮球场、文化墙、健身器材和景观绿化等,为村民提供了文化娱乐场所。

“不给组织丢脸、不给村上添乱、不让村民失望”,这是杨易林向全村村民作出的庄严承诺。驻村工作两年多来,高鼓山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看上了电视,改造了高标准粮田,修建了生产便道、堰渠,硬化了公路,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起来,山坪塘整治取得实效,贫困户危房改造全面开展,村级经济迅速发展,实现从零到4.4万元的转变。在他的带领下,2015年23户104人脱贫,2016年16户59人脱贫,2017年预脱贫50户159人,2018年预脱贫4户7人。

新闻推荐

营山镇 隆场村贫困户集体乔迁

本报讯(张传越)11月20日上午,合江县营山镇隆场村10户贫困户迎来集体乔迁之喜,营山镇党委书记冉浩带领镇村干部、驻村工作组,到安置点与搬迁贫困群众共庆“挪穷窝,迁新居”,干群欢聚一堂喜庆易地扶贫搬迁...

合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合江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