撸起袖子抓党建 扑下身子促脱贫 全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落实见效——□于跃 本报记者 林凌
夯基础
强乡兴村筑牢战斗堡垒
平坦的道路纵横交错,一幢幢青瓦白墙的小楼错落有致。2月19日,当记者走进广安华蓥市明月镇竹河村,新农村美景让人眼前一亮。在村党群活动中心,远程教育站、农家书屋、广播室等配备齐全。
活动中心是时任该村第一书记的籍宁和村“两委”筹资而建,补齐了村党建阵地功能不够完善的短板。“现在来村里参加学习活动,心情舒畅多了。”老党员代联远说。
阵地建起来了,村里的事有人管了,合作社的产业发展起来了……脱贫攻坚战役打响后,四川省加大对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的整顿力度、全面推进强乡兴村建设,分类施治、台账管理、转化消号,基层战斗堡垒初见雏形。
李术华烦心的猕猴桃春季管理问题在夜校找到了答案。运山镇镇长韩波林介绍,双龙村的“农民夜校”,教学时间不拘泥于“夜”,充分利用农闲、雨季等空闲;教学地点不限于“校”内,送课进组入户、延伸到田间地头。
强乡兴村,不仅要把阵地建设好,更要发挥好阵地的作用。全省各地基层党组织围绕贫困村“四个好”目标,依托村级活动阵地和远程教育平台,开办“农民夜校”41017所,选聘专兼职教师10.5万余人,培训人次达414.8万余人,初步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
凝力量
选优配强聚合干部人才
班子软、队伍散、干群关系不融洽、脱贫奔康劲头不足,这是达州大竹县四合乡曾经的写照。在去年的乡镇党委换届中,善思考、敢担当、作风实的谢一杰被组织“相中”,成为该乡党委书记。上任后,谢一杰迅速在全乡启动“结对认亲扶贫济困”活动,向机关党员干部发出“三带扶贫”动员令:“带着亲人感情扶贫、带着问题导向扶贫、带着责任担当扶贫。”
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人才用在紧要处。省委始终坚持把选贤任能作为服务脱贫攻坚的核心任务,把最优秀的干部人才资源向脱贫攻坚一线聚集。
在泸州合江县白鹿镇柏松村,刘亚秋是个“名人”——过去是因为“好吃懒做”,如今却是因为致富有道。提到自己的创业,刘亚秋感谢最多的便是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赵益军的多次上门让他行动起来;农场建起后,农技员蒋家财更是直接住进他家手把手教种养殖技术。
每个贫困村都有一名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一个帮扶部门、一个驻村工作组、一名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一名农业科技人员,四川省“五个一”驻村帮扶工作格局已经成型。“不但充实脱贫攻坚一线工作力量,更通过统筹资源激发聚合效应,形成了攻坚合力。”省委党校副校长、党建专家裴泽庆对此高度评价。
不止在村一级,贫困县脱贫攻坚领导力量的强化也是重头。20名优秀干部从省内发达地区选派到贫困地区担任县级党政正职;打破地域、部门、条块限制,88个贫困县的扶贫专职副书记到位;紧盯紧缺专业人才,1320名优秀干部人才到45个藏区彝区贫困县开展为期2年的对口帮扶工作。
建机制
制度创新激发强大动能
回忆起去年底脱贫攻坚验收和第三方评估,南充南部县长坪镇天井村计划脱贫户康菊珍用了“严”字来形容:“从衣服够不够穿到水电气能不能用,问得都很细。”
用好考核这根“指挥棒”,四川省以革新思维建章立制,推动形成系列激励约束机制。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要求,制定出台《四川省市(州)、贫困县党委和政府脱贫攻坚工作年度考核办法》和年度《考核综合评价方案》,推动形成省级验收考核和第三方评估相结合、部门专项考评和省级综合评价相统一、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一致的综合考评体系。同时结合四大片区和片区外贫困县脱贫攻坚工作特点,制定差异化考核评价指标,分片区、分类别对全省20个有扶贫任务的市(州)、88个贫困县和片区外72个有扶贫任务县进行综合排名,对排名靠前的给予通报表扬和资金奖励,对排名靠后的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进行通报约谈。
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摘不了“穷帽”就得摘“官帽”。全省先后调整不适宜担任贫困县党政正职的干部26名,调整贫困村第一书记1946名,调整撤换不称职贫困村党组织书记397名。一手重拳整治为官不为,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不力的干部进行调整;一手注重关心激励干部,大胆提拔任用脱贫一线敢担当善作为、讲政治出实绩的干部,“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的良好导向在制度设计和实际操作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新闻推荐
回洞桥村交通闭塞、产业落后,是泸州市合江县榕山镇唯一的贫困村。罗金华,回洞桥村党支部书记,虽然年过60,但他的脱贫之志从未磨灭,他以超越常人的决心、干劲,将回洞桥村的扶贫工作推向了新的高度。抢抓...
合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江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