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成都日报 2015-12-19 21:37 大字

□罗安平

父亲年过八旬,近前的事大多记不清楚,忆起往昔却连最微小的细节都历历在目。背六十甲子、二十四节气之类,他总是开口即来,几无差错。冬至快到了,父亲得意地背起二十四节气及以冬至承头的数九歌: 一九二九,怀中插手。三九四九,冻死猪狗。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六十三,路上行人把衣宽。九九八十一,庄稼老汉田中立。这种流传于田间地头的时令俗谚,将寒暑变化与人生阅历亲切道来,自然朴素,却闪耀着智慧,带领我们走进生命的一个个轮回,品味季节更替与节日意趣。而冬至,也许是二十四节气中,最让我们敏感而多情、惆怅又盼望的节日了。

在传统中国的时间坐标里,冬至是一个与春节相并举的人文节日,民间自有“冬至大如年”一说,并称其为“亚岁”、“小岁”。为何有此殊荣?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用圭表观测日影,发现了冬至现象,即太阳走到南回归线最顶端,也就是“日行南至”,使得北半球的日照时间在这一天最短少,达到“阴极之至”。而自冬至之后,日照时间开始逐日增长,阳气始增,正如杜甫诗云“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因此,作为阴与阳交接的临界点,冬至体现的阴极阳生、终而复始的特性,不能不让人在寒冬中生发希望,“冬天已然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冬至,便由此承载着人们对于万物复苏、春华秋实的梦想与祝福。

“阳德比君子,吾道实可庆。矧丁皇运亨,遇主尧舜圣。”宋朝田况的这首《冬至朝拜庆观会太慈寺》(节选),是其“成都遨乐诗”系列之一,道出冬至这一节庆怎样在中华传统里,成为朝野上下融伦理、审美与娱乐于一体的节日。在历朝历代的朝廷文化中,由于阴阳五行观念极为发达,对于冬至的知识性认知,便不仅是制订自然历法的首要依据,而且被上升为哲理信条,尊奉为不可违逆的天道。在种种顺阳、助阳的岁时活动中,冬至祭天是帝王们最为紧要的祭祀礼仪之一。比如,在《晋书·礼仪志》里,记载有“十二月壬子冬至,始祀皇皇帝天于圜丘,以始祖有虞帝舜配。”在《史记》里,司马迁还记录了黄帝冬至获宝鼎神策后得天之纪的传说。因此,冬至祭天符合帝王们承天之统的心理期待,寓示其可以远阴近阳、懿德萌生,使君道得以勃兴长盛。当然,由于祭天制度的昌盛与完备,在上层文人笔下,便涌现出许多记录帝王至日郊天景象的诗词歌赋。这些作品描绘宏伟庄严的祭仪场景,渲染礼德乐和的氛围,将诗、礼、乐交相彰显,为今人追溯民俗传统提供了一层艺术视角。

节日就是不一样的日子。一位在成都生活了三十多年的朋友告诉我,一想到冬至将近,就有点“亢奋”。为什么呢?因为可以借“阳”与“羊”的谐音,吃羊肉而又“生长阳气”,凭阳生之义心安理得地享受珍馐美味。实际上,冬至节吃羊肉的习俗自近代以来就在四川盛行,民国18年《合江县志》云:“十一月‘冬至日\’贺节,置酒迎长,食羊肉或杀年猪。”在清宣统三年《成都通览·成都之民情风俗》中也记载:“冬至日祭祖,杀猪腌过年肉,或装香肠。”总之,在冬至这天备办饮食,无论用于享祀先祖,还是自己大快朵颐,都已经成为一种百姓们喜闻乐见的新民俗了。冬至民俗里蕴含的文化价值与精神纽带,成为我们温暖的集体记忆。这记忆就是我们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方式,用古雅点的话说,就是朝来云物效嘉祥,和气初萌日渭长。

新闻推荐

文化自贡自贡市召开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会对东锅公司

文化自贡12月13日,自贡市召开企业文化建设推进会,对东锅公司、川力实业等10家企业授予首批“文化自贡”建设示范企业称号。记者从会上获悉,作为“文化自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自贡...

合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合江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