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青石雕刻:精美的石头会唱歌
隆昌县素有“中国石牌坊之乡”、“青石文化城”之称。隆昌盛产青石,隆昌青石雕刻首先在民间精美建筑中应运而生,随着石牌坊的建立,雕刻艺术逐渐盛行至今。
时间流走,技艺长存。一块块青石,在雕刻匠人手中变成一件件艺术品,也变成一个个“生命”。
◇本报实习生晏治权文/图
■ 从700多年前走来
隆昌青石资源丰富,被称之为“川砂之冠”,在国内首屈一指。资料记载,隆昌青石成矿为侏罗系下统珍珠冲地层和侏罗系中统下段沙溪庙组地层。
隆昌县文化馆党支部书记肖泽辉介绍,隆昌青石易于开采,成矿于地下12至15米深度范围内,隆昌民间几乎家家都有青石制品,而青石制品上都有雕刻,可以说,“隆昌青石雕刻遍布隆昌城乡”。
那么,隆昌青石雕刻产生于何时呢?
据有关资料记载,南宋祥兴二年(1279),隆昌人在县内李市多宝山修建岱宗坊,该坊上便有精美的雕刻。后来,随着民间修建牌坊之风盛行,隆昌的青石雕刻便成了一种必不可少的装饰性内容,于是就有了专事青石雕刻的匠人,青石雕刻成了一种行业。
到了明代,从事青石雕刻的人越来越多,渐渐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流派,青石雕刻除了显示装饰性的美观以外,还与民间青石制品的实用性结合在一起,青石雕刻走进千家万户。
迄今,隆昌青石雕刻已有700多年历史。
■ 刀与石的“相遇”
青石雕刻,以青石为材。隆昌青石好在什么地方?雕刻匠人吕麟湘介绍,青石雕刻以装饰性为主,装饰品裸露在外,易被风化,这就需用结构密度较大的石材,硬度越高越好,隆昌青石是符合条件的极好石材。
好石材具备了,接下来便是雕刻工匠如何施展技艺了。
吕麟湘告诉笔者,隆昌青石雕刻分深浮雕、浅浮雕、镂空雕和圆雕。他指着雕刻基地里摆放的一口已经雕刻好的大石缸说,上面的雕刻便是深浮雕,它的内容以人物为主,大都取材于中国的民间故事、神话故事和戏剧故事。而浅浮雕,内容大都取材于具有象征意义花草、怪石、奇树及动物等,比如麒麟、蝙蝠、麋鹿、朱雀等动物。
谈到镂空雕,吕麟湘带笔者走上街头,指着一排栏杆解释道,所谓镂空雕,就是在浮雕的基础上,镂空其背景部分。
那么,圆雕又是何种雕刻方式呢?吕麟湘特意带笔者来到他的老师卢若愚家中。吕麟湘指着老师家中摆放的模仿大卫头像而雕刻的一尊石雕塑像说,圆雕就是立体雕,换句话说,浮雕和镂空雕都是在一个平面上,而圆雕则是三维的。
卢若愚告诉笔者,一般圆雕只需在心中画好一张“图纸”即可,而比较重要的圆雕,就必须力求精准。说着,他取出一件雕刻工具——点型仪。为了精准雕刻,他必须利用点型仪在模具上寻找精确的点,“寻找的点越多,雕刻出来就越准确。”
■ 赋予青石以生命
从20多岁开始,卢若愚开始跟随老师学习木匠活。他回忆,老师只是个单纯的木匠,并不懂雕刻,雕刻这门手艺是他自己摸索学习而成的。当然,他强调,学习雕刻必须要有一定的绘画基础。
卢若愚文化程度不高,但却热爱画画,这个爱好奠定了他走上雕刻道路的基础。“文革”期间,雕刻古代帝王将相以及一些瑞兽等被视为“封资修”,是被坚决抵制的。但是,卢若愚却偏偏朝这“枪口”上撞。后来,他进了“文革”学习班。
改革开放后,卢若愚带着雕刻技艺重出江湖,走村串户之中,雕刻技艺越趋纯熟。逐渐,他不断接到各地的雕刻邀请,名声渐渐传开。
雕刻最难的是什么?年近70岁的卢若愚认为,最难的是雕刻人物。他认为,青石没有生命,但雕刻在上面的人物形象应该有“生命”,雕刻匠人的使命便是赋予青石以生命。
人物有性别,有年龄,有性格,有不同的状态,有不同的身份,有不同的服饰装饰,有喜怒哀乐……这些都需要雕刻匠人熟悉和掌握。卢若愚说,雕刻匠人必须要知识面广,雕出的人物形象才生动。他举例说,古代不同身份的人在同一环境下,人物的穿着服饰会不同,所表现的面部表情也会不同,“你雕刻出来的作品有个性,不是千篇一律,才会得到别人的认可。”
大约8年前,卢若愚应泸州市合江县之邀,为合江县雕刻一尊人像。他回忆,塑像是民国时期合江的一位县长,姓董。如何来塑造董县长的形象?卢若愚仔细了解其事迹,得知董县长任职期间善待百姓,为百姓争取利益还得罪了上级,最后无奈出家。因此,他得出结论——董县长的性格应该正直、刚毅。因此,他在塑造董县长的脸部形象时,运用直线勾勒、块面表现的方法,将董县长刚正不阿的形象呈现在世人面前。
■ 一门“很科学”的艺术
十多年前,隆昌白塔旁的一家农家乐邀请卢若愚在庄园旁雕刻一尊弥勒佛头像(俗称笑罗汉),他欣然前往,最终依照山势及滚石雕刻了一尊高2米、宽约1.8米的弥勒佛像。
雕刻完毕后,他站在弥勒佛像旁留影。事后,他将照片洗印出来。笔者采访当天,他兴奋地取出照片,展示他曾经的雕刻艺术成果。他用手蒙着弥勒佛头像的眼睛和眉毛,发现嘴巴在笑,当蒙着嘴巴时,就会发现眼睛和眉毛在笑。
最奇特的是,弥勒佛头像的眼睛闪闪发亮。这是为什么?卢若愚告诉笔者,雕刻弥勒佛头像时运用了光学原理。他在雕刻抠挖眼球时,留了一根石柱,当光投入眼球,照到石柱上时产生高光(光的反射原理),这样就会让人感觉佛像的眼睛发亮。
“另外,在安岳县雕塑贾岛站像运用了力学原理。”卢若愚说,此站像为贾岛迎风而立,身体稍向前倾,服装下摆迎风向后飘。卢若愚充分考虑了实际情况,将力学知识运用到了雕塑上。经过推算,他将站像的重心确定在身体中间,这样站像就不会向前倾倒。
卢若愚笑道,他文化水平不高,在雕刻道路上闹过不少笑话,譬如他只知道三条边长分别为3、4、5,可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但并不知道什么叫勾股定理。卢若愚在40多年的雕刻生涯中,遇到无数问题,经历过无数次历练,最终将总结出的科学知识娴熟地运用到雕刻艺术中。
■ 石雕艺术的传承
据资料记载,在明清时期,隆昌境内最为有名的雕刻流派分别为“渔箭帮”和“龙市帮”,青石雕刻是以师承关系继续的,出于同一个师门,称为同一架墨斗,青石雕刻属石匠派系,所有的活儿都离不开墨斗这个工具。
而在青石雕刻上,使用墨斗牵线,有大墨线和小墨线之分,简称“大墨”和“小墨”。“大墨帮”善于深浮雕,“小墨帮”善于浅浮雕和镂空雕刻,“渔箭帮”擅长做大墨活,“龙市帮”擅长做小墨活。
到了民国年间,由于连年战乱,隆昌青石雕刻走势渐微,“渔箭帮”和“龙市帮”的艺人各自谋生,散落民间,慢慢地发展为家族式传承,规模也不像先前那样宏大,而以专事雕刻青石狮子的李姓家族则在此时悄然兴起。李姓家族雕刻的石狮造型独特,刻工精巧,很受大户人家欢迎,时人称之为“李狮子”,李狮子渐渐成了隆昌青石雕刻的代表性家族,其家传式的青石雕刻技艺至今仍有传人。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大跃进”、“文革”等特殊时期,隆昌青石雕刻的家族式队伍趋于沉寂,只有还热爱着雕刻技艺的匠人存在,但他们都是走村串户独自揽活。
2014年,隆昌青石雕刻成功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吕麟湘被认定为青石雕刻传承人。
和老师卢若愚一样,吕麟湘从小热爱绘画,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30岁时,吕麟湘拜卢若愚门下,学习雕刻技艺,如今,43岁的他已能够独当一面。
吕麟湘介绍,在隆昌,像他这样的雕刻匠人较多,因为热爱这门技艺,所以一直坚持在石雕行业。他说,现在只有一些朋友跟他学习雕刻技艺,他还没招收到愿意学青石雕刻的年轻人。吕麟湘希望能够招收到年轻人,将青石雕刻技艺传承下去。
新闻推荐
近日,泸州市合江县先滩镇办本着“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目标,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机关行政效能,着力整治“庸懒散”。念好“学字经”。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省市县...
合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合江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