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大山31年 “喻妈妈”和她的28个孩子
9月10日,是我国第29个教师节。今年,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喻真英——泸州市合江县二里乡大草坪村小学校唯一的老师。自1982年起,她在这所山里小学已代课31年。从当初的5位老师到只剩她一个,从当初的300多个学生到现在的28个孩子,48岁的她见证着农村义务教育的变迁。
9月5日,泸州市合江县二里乡,海拔近800米的莽莽群山雾霭沉沉。
清晨5点多,天上淅淅沥沥下着雨,喻真英已经起床。打扫教室卫生,准备当天的饭菜。当阳光穿透浓雾,她用一把锈迹斑斑的柴刀敲打着破铁桶,“铛铛铛”的声音回响在崎岖的山道上,乡亲们知道“村小的一天要开始了”……
A
真难为她,
一个人要上两个班的课
半天时间,喻真英在两个教室来回上课。中午12点,她还要准时为学生做午饭。
晨曦中的大草坪村小学校显得格外静谧。雨丝从平房的屋檐下垂落,拉出水汽朦胧的帘幕。雨点打落在水泥地操场上,发出轻轻的“啪嗒”声。喻真英穿着红色的薄毛衣,拎着一大桶拌好的猪草,穿过巴掌大的操场,到教室尽头的猪圈去喂猪。喂完猪,喻真英又挑水到操场旁的一片青菜地浇水。忙完这些,喻真英开始做自己的早饭以及为学生的中午饭做些准备。
早上8点半,一天的课程正式开始。
大草坪村小学校是二里乡农会学校的分校,离贵州省只有十多公里,是合江县最偏远的学校之一。说是学校,其实只有6间简陋的瓦房和一块半个篮球场那么大的操场。这里只有两个班,幼儿班和小学班。适龄孩子只上一二年级,从三年级起转入半山腰的二里乡农会学校就读。所以,村小每两年招一次生,同一个班的孩子年龄要相差一两岁。由于同时上两个班,喻真英连上厕所都是小跑。每个星期六与星期天,她才有时间回老家去拣柴,准备下一周要用的物品。
喻真英安排好二年级的早读,就到幼儿班上数学课。她带着孩子们到一间空教室,在地面上用粉笔画上相连的大圆圈,再在圆圈内写上1到10的数字。“现在,我们来玩小熊笨笨跳的游戏。”她笑眯眯地要求每个小朋友按照数字的顺序,从一个圆圈依次跳到另一个圆圈,同时,还要大声说出是什么数字。
16个小朋友睁大眼睛跃跃欲试。小祥(化名)不知是不是紧张,第一下就把“10”喊错成“8”,于是再也不吭声。喻真英并不指责他,站在一旁大声帮忙数数,引得其他孩子也跟着大声数数。小敏(化名)本来刚开始跳对了,可跳到“6”时喊成“4”,这下就连着出错,跳到“4”竟直接跳到“2”。看她跳完一脸沮丧,喻真英抱着她连声说,“没关系,没关系,再来一次就好了。”
第二节课,幼儿班的小朋友在教室里读拼音,喻真英开始给二年级上新课。
半天时间,喻真英在两个教室来回上课。中午12点,她准时跑向厨房,开始为学生做午饭。由于早上准备工作充分,12点半,香喷喷的地瓜炒肉片、清炒儿菜和南瓜汤就端上了桌。这时,喻真英才喝了口水,感觉浑身轻松了一点。
B
想过离开,
但丢不下山里的孩子
那年,喻真英17岁。学校是一排土坯房,房前的土坝坝就是操场,有5个老师、300多个学生,开设1到6年级的课程。
喻真英是二里乡农会村人,也是在大草坪村小读的小学。高中刚读一年,父亲去世,家中失去经济支柱,她被迫退学回家务农。村里的老支书找到她,说村小还差一个老师,请她去教书,喻真英一口答应下来。
喻真英的家离学校有5公里远,因为没有公路,要翻3座山梁才能到学校。早上天不亮,她打着手电筒就出门。路窄坡陡、山林茂密,摔跤是常事。为了给自己壮胆,喻真英一出门就高声唱歌。那时,一个月有24元工资,喻真英觉得很满足也很快乐。
一晃几年过去,随着大女儿罗横的出生,喻真英渐渐感觉到生活的艰难。每月56元的工资不够家里开支,要靠种地和副业来维持生活。家里的3分半地和孩子扔给丈夫罗世贵,喻真英正在教毕业班,在学校格外忙碌。放学走回家,天已快黑了,还得赶紧去割草喂猪喂牛。等洗完衣服开始备课,已是晚上9点多。每天晚上备课之后,她还要挑灯夜读,自学函授大专课程,到休息时差不多是深夜12点以后。
记得有一次,罗横的腿上长了一个大疮,需要开刀治疗。喻真英丢不开班上的学生,罗世贵又因农忙时节必须到田里插秧,两人只有等到晚上打着手电筒,背着女儿走了1个多小时山路到乡上找村医看病。从未红过脸的夫妻俩第一次吵了架,罗世贵叫喻真英不要再代课,两人一同出门打工。
其实,自进入学校教书那天起,喻真英就想转为公办教师,家里人原本也十分支持。但1999年,她的梦想破灭了。当年合江县出台政策,1982年之前的民办教师转为公办教师,1982年之后的民办教师全部清退,喻真英恰好在被清退之列。这一次,喻真英也动了心,想出去打工挣钱。
可是,老校长牟洪荣找到她。由于公办教师不愿到山里来,如果喻真英再离开,学校就一个老师也没有,再也办不下去。100多名学生,要么转学到更远的学校就读,要么只能退学回家。牟洪荣是喻真英读小学时的老师,喻真英怎么也托不下情,继续留了下来。
由于只剩下喻真英一个老师,无法同时上3个班的课,喻真英找了自己曾经教过的一位学生来上幼儿班,她则上两个小学班。2001年,帮忙的学生离开了,牟洪荣叫喻真英搬到学校住,以便照料那几间土坯房。
随着外出打工的村民越来越多,村里孩子跟着父母搬迁走的也越来越多。到2004年,学生人数减少到50人,只能开设一个幼儿班和一个小学班,这种模式持续至今。
这些年,喻真英的工资也在逐渐上升。从90元到200元、350元再到如今的650元,但家里的经济状况仍然没有大的改观。
罗横上高中后,因为看到家里经济不宽裕,每次开学喻真英都要去借钱交学费,自己选择退学,外出打工。其实,据老师讲,她的成绩在中上水平,考上大学完全没问题。小女儿也是想减轻喻真英的负担,直接选择了读职高。去年,喻真英买社保,需要交纳近4万元。可她教书30年,只有1万元存款。还是东拼西凑,四处借钱来办理。而以前和她同在村小教书的代课老师,1999年离开后到外打工,早已买房买车。“我也想过离开,和老公一起出去打工。”喻真英说,贵州一家私立学校曾高薪邀请她去教书,但最后自己还是选择留下来,“实在丢不下山里的孩子”。
C
老师虽只一个,
孩子们的校园却很完整
尽管只有她一个老师,但喻真英尽自己最大所能开设了语文、数学、美术、音乐和体育共5门课程,并且积累出独有的一套教学方法和经验。
“我独自走在郊外的小路上,我把糕点带给外婆尝一尝。她家住在又远又僻静的地方,我要担心路上是否有大灰狼……”上课前,8岁的宋仪站到讲台上,一边拍手一边带着大家唱起《小红帽》,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找朋友》、《我的好妈妈》、《数鸭子》……孩子们一口气唱了四五首歌,才心满意足地准备上课。孩子们唱歌时,喻真英在一旁笑眯眯地一起拍手唱。
喻真英上美术课也很有意思。上午的语文课上刚教了一篇课文《秋天的图画》,下午美术课她就叫孩子们展开想象,把课文中的内容画出来。燃烧的火把、挂满果实的苹果树、金黄色的稻田、清澈的小河……每个孩子交上的图画各不相同。“语文课本上,只要有画面感的课文,我都会让学生画出来。”在喻真英这样的教导方式下,大草坪村小的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内容。
在喻真英看来,音乐、美术更能让孩子感到爱,这是她坚持开设这些课程的原因。实际上,喻真英对学生的爱,渗透在生活中的一点一滴。
小美(化名)早上到学校,经常没梳头洗脸。中午吃饭比其他孩子吃得都多,要吃三碗,因此被同学们嘲笑。这个倔强的女孩子,却什么也不愿对喻真英讲。一天晚上,喻真英走了1个多小时山路,到小美家去家访。一进家门,眼前的情景让喻真英无法言语:床是几块木板钉的,被子上大洞连着小洞。爸爸已经出门喝酒打牌去了,精神有点问题的妈妈坐在床边发呆,年仅8岁的小美在照料两个更小的弟妹。喻真英什么也没说,默默把小美抱在怀里。她已经知道,在这个家,没人管这些孩子,早饭、晚饭经常没有着落。第二天,喻真英向孩子们讲了小美的困境与坚持。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嘲笑小美,甚至吃饭时,孩子们会主动把肉让给她吃,尽管他们在家吃到肉的次数也不多。“多表扬,少批评。”在喻真英的影响下,28个孩子相互关心,相处得像一家人。希希(化名)是爸爸在山西打工时拣到的,脚有残疾,行动不便。每天中午打饭,同学们会主动让他排在第一个。幼儿班孩子玩耍有时会打闹,只要看到喻真英忙不过来,小学班的孩子会主动去调解。吃饭、上厕所、削铅笔等等,大的孩子会主动去帮助、照料小的孩子……
近些年,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村小的孩子几乎都是与老人一起生活的留守儿童。喻真英也曾和学生家长交流过,希望他们能把孩子带到打工的城市去上学,或是送到乡上的中心学校。因为她认为,孩子跟着父母更有利于成长,并且村小只有她一个老师,能教给孩子们的东西远不如外界那么丰富。“像英语、电脑,这样的课程我教不了,但在中心学校是可以的。”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多年来,从这个不起眼的村小里,先后走出14名大学生;连续3年,大草坪村小的考试成绩都在全乡排名第一。
记者手记
关注乡村教育,别忘了代课教师
采访乡村教育,代课教师的存在,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上世纪80年代,建立中心学校,清退代课教师,出发点是为了提高农村教育质量,让农村孩子享受更好的教育。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难题是,关停村小,全面清退代课教师,将会有很大一部分偏远农村的孩子难以得到良好的教育。
代课教师存在的村小,大多还是经济条件较差的地区。这些偏远农村小学很难引进并留住正式教师。如果没有代课教师,不开办村小,偏远山区的孩子只能起早摸黑上学,非常不安全。如果让所有的学生集中寄宿,由于农村小学教师严重缺编等原因,在现实生活中也无法实现。
记者采访的二里乡农会村,人均年收入达到4000元的家庭都很少。即便外出打工,也没有条件将孩子带到打工的城市就读。大草坪村小所属的农会小学,是一所一到六年级都有的完全小学。可由于缺少生活教师,无法提供住宿。
既然乡村代课教师的问题目前不能避免,归整代课教师队伍,将有教师资质的代课教师纳入统一管理,提高他们的待遇、妥善安置,进行定向培养,让他们具备现代知识,提高他们的授课能力,或许是改善农村教育的有效途径。希望下一个教师节,能听到关于乡村代课教师的好消息。
□本报记者 陈四四/文 桑清/图
图片说明
①下雨天,不便在操场上活动,喻真英便带着孩子们在屋檐下活动。
②喻真英带着幼儿班的孩子在活动教室里做游戏。
新闻推荐
——记合江县密溪乡瓦房村党总支书记曾玉才□本报记者王玉姗5月9日一大早,泸州市合江县密溪乡瓦房村党总支书记曾玉才的办公室里已坐着4位村干部,逢场天工作例会正在召开。开完例会后,找曾玉才办事...
合江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合江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