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胜古迹“读”酒城

川江都市报 2022-01-21 00:32 大字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这是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作,说的人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之间难以分割的关系。

对于名胜古迹,每一代人都有各自最喜爱的山水,都有为其揽胜之地。于是,以自己的灵感气韵,展现“性耽山水,情系田园”,把自己的情感融于名山大川、风景名胜的文脉里。在极为精美凝炼的艺术天地中,留下名胜风景的一抹剪影。

生活在泸州这座两江环抱的城市,我时常在想,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故土情结呢?“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示,用脚步拜问泸州的名胜古迹,通过与先哲们的对话,去追寻传承这座城市的优秀文化,讲述这座城市的精彩故事。

◎陈鑫明

西南要会,人杰地灵

宋代宣和元年(1119年)五月二日,宋徽宗下诏:“泸州西南要会,控制一路,可升为节度,赐泸州军。”乾道八年(1172年),州官李焘奏准,首开西南茶马互市,城下设茶马司。此后,“城下万商云集,五方辐辏,民族边贸往来,为一方之最。”淳熙五年(1178)年,著名诗人陆游又作渡泸游,留下“此州雄跨西南边,平安烽火夜夜传。”存《剑南诗稿》,为泸州这座城市点赞。有联云:

“西南形胜数三泸,虎踞龙蟠,多少英雄争战苦。

巴蜀风光名两江,江雄沱秀,古今雅士咏题香。”

北宋诗人黄山谷,曾于公元1098年至1100年游历泸水之胜迹,“泸州之纳溪梅岭茶,汲大云寺乳泉煎茶之,味泉一州皆不及也。”(《山谷全书》)。同时期的唐子西,有“小东坡”之称,晚年居于江阳蓝田飞云洞,题有泸州东门城楼诗,诗云:“百斤黄鲈脍玉,万户赤酒流霞。余甘渡头客艇,荔枝林下人家。”为泸州人文风物“代言”。之后,魏了翁、范成大、晃公武、梁玠、曹叔远等士大夫,在咏泸诗文中,不论是景物描写,还是寄情山水之作,笔触极为灵动飘逸,读之令人韵味十足。泸州这座城市,几乎成为那个时代诗书大家的向往之地。

清乾隆年间,四川学正史贻谟在文章中,对泸州有这样一番评价:“江阳,为蜀以东名郡。界乎渝戎二州之地。其山川盘郁,城郭壮丽与夫人民风之敦厚而秀杰,屹然梁、益(州)间一大重镇。”县令周其祚在《直隶泸州志》的序文中称:“泸,蜀之大郡也。自周尹吉甫以文武才翊赞中兴,功伐烂焉,嗣是历汉、唐、宋、元以及明,天时人事互相推移,贤才辈出,经纬日新。炳炳麟麟,原原本本,莫不书之州乘,以垂无穷。”(《州旧志序五》)

各方名人雅士纷纷以诗词、联语为视角,以读泸州城为焦点,以胜迹风景为题,激扬文字,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八景文化,五百年史

如果以“八景名胜”为源,追寻泸州城的文化之要,那么,明代杨升庵与清代张士浩是两个绕不过去的名字。

明嘉靖年中,杨升庵前后在泸州谪居十余年,留下近200余首诗词,为泸州山水、名胜、园林、风物歌咏。大部分作品记录了他在江阳的所思所感,其中以“江阳八景”备受推崇:“宝山春眺、白塔朝霞、东岩夜月、余甘晚渡、海观秋凉、龙潭时雨、荔林忆锦、方山霁雪”。《赠苔矶费生画屏歌》中云:

“宝山春眺在苍茫,海观秋澜涌澎湃。

龙潭时雨稻苗齐,霁雪方山胜剡溪。

白塔朝霞红散绮,东崖夜月明如珪。

荔子丹兮锦林雨,余甘客舫无留滞。”(《升庵年谱》)

杨升庵的八景诗,是他对泸州山水吟诵的名篇,在“江阳八景”的引领传播过程中,助推了泸州直辖县城纳溪、合江、江安、九姓升官司,与永宁、古蔺城八景应时而生;并逐渐在区域内,形成了一个八景文化圈,构筑了泸州500年文化史中的“标杆”。

而到了清代,即清康熙四十六年,张士浩由山西潞城县知县升任泸州知州。主持续修了《直隶泸州志》(康熙直隶泸州志),将他所作的江阳八景诗录入艺文卷中。八景诗云:

新闻推荐

泸州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各代表团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部署工作站高谋远 奋斗目标鼓舞人心 杨林兴余先河曹建国鞠丽封安等参加审议

◎泸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张婷朱虹肖婷李瑞莉刘墨刘明霞本报讯1月6日,市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各代表团召开会议,继续审议政府工作报...

古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古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