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尖山上红军碑见证军民鱼水情

泸州日报 2021-05-20 10:24 大字

80多年前,红军从贵州省茅台镇入川,在大尖山周边休整,期间留下的了许多红色故事。至今,老红军侯家柱的故事还在当地传颂,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当时,红军路过丹桂,就在大尖山上休整,队伍里有不少伤员。其中,受伤严重的侯家柱、黄博新已不能继续跟着部队前进,不得已留了下来。我家‘祖祖’龚国梁是村里有名的开明人士,侯家柱养好伤后就留在了我家生活。”龚国梁的曾孙、正丰村党支部副书记龚裕钦说,这个故事在村里无人不晓。

“那时候,侯家柱20岁左右,家里把他当自家人一样,还为他张罗着娶妻生子,从此他就在村里扎了根。”龚裕钦说,长辈们与侯家柱相处融洽,自己的父亲和他更像亲兄弟一样。侯家柱虽是江西人,但他踏实肯干,在村里的口碑一直很好,大家也很尊敬他。村里的孩子们大多听过他的故事。受他的影响,不少孩子还立志当兵报效祖国。侯家柱85岁去世后,留下了4个子女,有的继续在丹桂生活,有的搬迁到了古蔺县城。

侯家柱的三儿子侯礼贵已是75岁的老人,说起父亲侯家柱仍记忆清晰:父亲曾说过,当时,他是被战友们用担架抬着来到丹桂,安置在一个大山洞里休息。知道红军来了,当地村民们还送来了吃的和用的。休整了两天,因为军情紧急,大部队离开时,将他托付给村民在村里养伤。为了保护他,村民们让他轮流在各家休养。“养好伤后,父亲就留在了丹桂生活。父亲常说,他是在乡亲们的保护下活下来的,一直教导我们要懂得感恩,常说‘要知恩图报,要报效国家’。我和弟弟也是在父亲的影响下参了军,像父亲一样报效祖国。”侯礼贵说。

如今,大尖山巍然耸立,红军当年留在山上的痕迹已难寻,而军民一家亲的故事仍在村里流传,正丰村的村民们更自发筹集资金在大尖山修起了一座红军碑,把红军故事刻在碑上,让红军长征精神代代相传。

新闻推荐

家门口的“致富经”

在家就能年入“10万+”,古蔺县丹桂镇彭营村村民王泽峰脸上的笑容令人印象深刻。紧邻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的丹桂镇,是传统的...

古蔺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古蔺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