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石成金 两万亩工矿废弃地陆续复垦
古蔺县石屏镇向顶村工矿废弃地复垦现场。泸州市自然资源局供图
□四川农村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立峰
“五一”过后,古蔺县石屏镇向顶村,一级级由碎石块垒成梯田样式的土地里,三三两两的村民正在劳作,开沟、起垄、覆膜,为西瓜苗的移栽做好准备。这片错落有致、集中连片的坡改梯耕地,在十多年前还是一片寸草不生的工矿废弃地。5月17日,记者从泸州市自然资源局了解到,像石屏镇向顶村这样的工矿废弃地复垦为耕地,全泸州市累计实施有 25 个项目共 2.19 万亩,目前已验收了22个项目1.82万亩。
工矿废弃地如何复垦为耕地?泸州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主要方法有表土剥离、客土回填、酸性改良、培肥地力等“物理+生物”措施,同时还须对复垦土地进行连续三年的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和跟踪监测。此外,还会将复垦土地就近分配给农民耕种,鼓励农民以土地流转、租赁、入股分红等形式交由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等集中发展烤烟、畜牧养殖、中药材种植等产业。
“泸州的废弃地华丽变身,得益于2012年3月原国土资源部开展的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这个机遇。”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多年努力,泸州市自然资源局大胆探索推进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项目实施,修复土壤环境,改善了农业产业结构,将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地力培肥、小水、新农村建设、地质灾害治理等项目打捆实施,带动治理区亩均增收3000元以上。
这 25 个项目中,一些项目还成为了全省示范项目。记者了解到,古蔺县石屏镇硫磺矿区污染壤修复项目,成功获评四川省首个土壤修复示范项目,是一次立足自身实际,“点石成金”的探索。
“石屏镇因地制宜,通过整合零星分散土地成大片成块的土地,采用坡改梯的方式把土地整合集中起来,再通过客土换填,添加钝化剂处理土壤里的重金属,对受污染的土地进行治理和修复。同时,复垦区还配套修建了便民路、蓄水池,大力改善耕作条件。随着250多亩废弃地完成治理,连片、成块的坡耕地成了农业种植大户眼中的‘金’土地。”该负责人说。
除了古蔺县,还有叙永县。叙永县落卜镇大树村早年满目疮痍、寸草不生的硫铁矿区,如今已生长出一片片绿色。自泸州被列为全国首批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城市以来,落卜片区硫铁矿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随即启动并分三期实施,矿山环境开始改变。“复垦后的土地上种起了大豆、玉米和高粱,土地的间隙还栽种了核桃,林业恢复区则种植了红椿、树等,发挥不同地类作用,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该负责人说道。
目前,泸州通过项目优化布局和实施,有效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支撑项目区的产业发展,拓展了建设用地空间,缓解了用地矛盾。
新闻推荐
□袁渊本报记者曾臻摄影报道近日,古蔺县法院以巡回审判的方式,在古蔺县彰德街道太平街村村委会公开审理了一起排除妨碍纠纷...
古蔺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古蔺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