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县不断改善教育教学环境,让山区孩子享受到城里孩子的优质教育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嬗变
□ 钟旭娟 朱茂
5年来,古蔺县累计投入资金28亿余元,新建教学及辅助用房10.98万平方米、运动场近15万平方米、农村教师周转房1993套,全面完成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现了乡乡有标准中心校,让山区孩子享受到了城里孩子的优质教育。2018年,古蔺县已高标准通过省政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
公式 25年前,山上还有“放牛娃”
“镂空”的窗户、破旧的衣服、稚嫩的脸庞……连日来,古蔺县融媒体中心晒出一张25年前的老照片,在全网发起“寻人启事”,照片上是4个可爱的学龄儿童。
照片拍摄者是古蔺县融媒体中心退休摄影记者康宁。照片拍摄于1995年,拍摄地是原护家镇(现金兰街道)护家小学。“当时,学校教学条件很差,教室就是土坯房,有的窗户连玻璃都没有,有的课桌缺‘胳膊少腿儿’……”康宁回忆起来感触颇深。
随着照片的亮相,有人积极寻找照片上的4名学生;也有人通过照片,回想起从前自己上学时的样子,纷纷感慨:小时候的上学环境跟现在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1995年,金兰街道新店子村党支部书记闵弟聪荣获全国劳模称号,康宁前往新店子村采访。当时正值寒假,几个放假在家帮着家里干活的学生,正在学校外围的地里割猪草,听到教室里有动静,出于好奇便趴在教室的窗户上,看着教室里的一切……或许是因为没有看到过相机等摄像设备,孩子们充满了好奇,那一道道清澈的眼神,深深打动了康宁,随即便举起相机拍下了这张“有感情”的照片,给这张照片取名为《渴望》。
公式 25年后,山区实现了教育均衡梦
“当时娃儿们上学,条件很苦哦!”63岁的黄克芬是古蔺县金兰街道的一名退休教师,她拿着老照片,当年的艰苦情景仿佛历历在目。
黄克芬说:“以前的课桌都是‘缺胳膊少腿儿’,学生们就在墙上抠出一道沟,再把课桌边沿塞到沟里保持稳定;窗户没有玻璃,一到冬天寒风刺骨,只能用纸糊着,每次下雨一打湿,就又得重新糊一次……”
时间如白驹过隙,25年过去了,这里已经“改天换地”……
从土坯房到教学楼,从碳炉子到安空调,从“吃不饱”到营养餐,一所所学校华丽蜕变的背后,是古蔺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扩大教育公平普惠、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营造良好教育氛围的决心和毅力。
如今的护家小学校,建有规范标准的体育运动场,功能完备的舞蹈室、音乐室、电脑室、实验室、书法室等,为学生们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古蔺县是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四川省革命老区县和少数民族地区待遇县。全县学校点多面广,现有各级各类学校429所,专任教师7995人,在校生15万余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学生30700人。(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曾念)近日,记者从市人社局了解到,经自愿申报、县级初审、市级复审、省级综合评审,168家企业被认定为2020年度省级...
古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古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