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家庭生活报 2020-11-12 18:32 大字

泸州市古蔺县中医医院 胡洁

心理护理指的是护士在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行为改变和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的一种行为。护士通过合理的手段和方法,鼓励患者,从而塑造患者积极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应对负面情绪的技巧,树立起患者与疾病斗争的信心以及勇气。

患者术前的心理护理

由于大部分的患者对手术缺乏正确的认识,害怕疼痛、害怕麻醉,对于手术的成功与否存在忧虑的心理,就会导致患者思虑过度,充满恐惧和紧张,心理状态差的患者甚至不能配合手术。焦虑心理也是即将要手术的患者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反应,这对于手术来说是一种消极的应激反应,可能会引发患者的痛苦体验,并表现出一定的生理改变。患者的焦虑往往来自许多方面,尤其对于急诊手术的患者,他们在思想上往往不能接受,造成情绪波动较大,产生焦虑的心理。

护士在患者手术前,要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以及心理状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出计划,并积极采取必要的有效措施,使患者具备能够进行手术的良好心理条件。

手术是对人身体有一定创伤的治疗措施,在进行手术之前,护士必须取得患者和家属的同意,向患者和家属详细的介绍患者所患疾病的性质,解释手术的目的。护士要充分的了解患者的近期状况,比如有没有心慌、呼吸急促的情况出现,对于女性患者需要了解患者本人的月经情况,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手术的日期,并在手术之前向患者讲清手术的事项。对于患者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护士要耐心对患者进行详细的解答。从而保证患者在手术之前有良好的睡眠以及稳定的情绪,为手术做好充足的准备。

患者手术中的心理护理

护士的语言是心理护理的重要手段和工具,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的纽带和桥梁。在手术的过程中,护士需要使用正确语言,准确地表达情感,和患者谈论一些比较轻松愉快的问题,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护士在和患者的谈话过程中态度要和蔼可亲,在患者出现紧张状态时,可以做些使患者放松的手势和动作。与此同时,护士要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认真倾听患者的谈话,当患者的情绪变得激动甚至哭泣时,护士要及时给予安慰,可以诱导患者谈论其他的话题。在手术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不要谈论容易引起患者误解的话,以免引起患者某些心源性疾病,让语言在心理护理的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患者在进入手术室后,由于亲人不在身边,手术室的护士就必须要在短暂的时间内充分的体现出自身的良好职业道德,将患者视为亲人,要始终陪伴着患者,让患者放松下来,配合麻醉和手术。如果在手术的过程中,患者由于医疗器械牵拉脏器时会有不适的感觉和牵拉痛,这个时候,护士就需要引导患者做深呼吸,这样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患者手术后的心理护理

在手术结束之后,护士要妥善地将患者送回病房,首先要给患者以及家属交待清楚术后的注意事项,大部分的患者希望在手术之后能立即好转,但事实上无论什么手术对身体都会有一定的损害,患者在手术之后往往感到切口疼痛难忍,增加了患者的顾虑。所以,护士要及时对患者进行安抚,通过安抚患者,让患者树立信心,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患者的担忧。

作为手术室的护士,既要在手术的过程中与医生默契配合,也需要做好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方面的工作,从而消除手术患者各种各样的心理反应和障碍,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手术,保证手术能够顺利进行,从而保证患者早日康复。

新闻推荐

红色旅游+绿色生态 探寻赤水河畔的新风景

站在太平镇石阶上俯瞰红军长征四渡赤水渡口。嘉宾及媒体穿梭古街探寻红色足迹。□本报记者罗敏实习生赵婉萍文/图...

古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古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