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个特色资源品种集体亮相

四川农村日报 2020-07-21 05:46 大字

□本报记者 刘佳

7月17日,省农科院召开“四川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行动2019年工作总结暨2020年启动会”,公布2019年四川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行动成果。会上,一批特色资源品种作为调查成果集体亮相,它们具有重要利用价值,也是四川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典型代表。

全年收集种质资源1482份

为协助配合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根据农业部统一部署,四川省于2018年启动对48个重点县(市、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省农科院作为实施单位,于2018年先期启动都江堰、彭州、米易、盐边、合江、古蔺、峨边7个县(市、区)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和收集工作,2019年起陆续深入到其余的41个调查县(市、区)的乡(镇)、村开展调查与收集。

2019年,省农科院系统调查与收集14县,共收集资源1482份(其中粮食作物468份、蔬菜661份、牧草绿肥24份、果树120份、经济作物209份),分23个专业领域开展,田间鉴定资源2452份,均超额完成当年目标任务。

种业被称为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则是种业的“芯片”,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省农科院副院长杨武云表示,四川农作物种质资源丰富,种质资源优势明显,在全国具有重要地位。通过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和收集,摸清四川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家底,并对收集的种质资源进行鉴定、保存,深入研究、发掘优异基因,可以丰富四川省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四川省农业生物育种产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资源、新基因和新种质。

“通过普查与收集结果发现,目前种质资源保护形势不容乐观,许多地方品种和主要农作物野生近缘种丧失情况极其严重,丧失速度明显加快,有待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抢救性收集工作。”省农科院作物所博士项超表示。

据悉,省农科院已启动2020年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行动,将深入汶川、荥经、汉源、康定、通江等地,抢救性收集和保护珍稀、濒危作物野生种质资源和特色地方品种。

特色资源品种齐“亮相”

此次省农科院公布的特色资源共11个,由于其优异的性状表现,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科研利用价值。

珙县酒谷:珙县自古以来都有食用和栽培酒谷的习惯,调查队在王家镇长梗村发现了品质优异的酒谷(即糯米)资源,被当地老百姓驯化多年,选育出本地酒谷品种,由于外来品种和杂交品种的入侵,当地种植户越来越少,已濒临灭绝,属于珍稀濒危资源。

胭脂萝卜:又名涪陵红心萝卜,是仪陇特产之一,曾为贡品。早中熟,红心萝卜抽苔晚,不易糠心;耐寒、较耐热、耐储运、不耐涝,抗病力较强。

华蓥矮子高粱:糯性好、颗粒小、皮厚、扁圆、结实、干燥,耐旱、耐高温、耐瘠薄,耐蒸、耐煮、耐翻造、高产稳产,适应性强,属硬质胚乳型,水分含量为11.5%,单宁含量在2%以下,淀粉含量为63%,其中支链淀粉占99%以上。可用来酿酒,特别适合酿造茅台酒。

旺苍花苞谷:口感好、甜,主要用于食用和饲用,食用可作为鲜食玉米、玉米珍、米豆腐和爆米花等,现旺苍全县种植面积10000余亩。

次外还有洪雅大叶韭菜、小叶韭菜,北川黑大豆,仪陇红皮大蒜,仪陇红杆芋,珙县紫苏,华蓥苎麻,华蓥鹅蛋柑等一批特色资源。

在征集和收集种质资源中,省农科院还鉴定评价出部分特异种质资源,如:巴塘当地小麦四倍体地方种、广元市朝阳区小麦地方品种、古蔺耐涝高产大豆、通江抗病野生大豆、大邑红皮大豆等,专家将根据其品质、分子生物学相关特征,做进一步分析、应用。

新闻推荐

下好“先手棋” 跑出“加速度” 古蔺县推进行政区划改革背景下教育事业跨越发展纪实

□徐显强本报记者刘校宏近年来,古蔺县紧密结合本地地理特征、交通资源、新型城镇化进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乡村振兴、城...

古蔺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古蔺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