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6件实物讲述泸州抗疫故事 市博物馆征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见证物侧记

泸州日报 2020-06-11 09:40 大字

征集小组成员认真整理征集到的物品。

□ 洪叶 本报记者 梅影 摄影报道

乡村“硬核喊话”的喇叭、抗疫诗歌的手稿、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的请战书、学生们做的手抄报……今年2月26日起,市博物馆面向社会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实物及资料的征集工作。征集小组成员们每天奔走穿梭于医院、社区、机关、乡镇……征集抗疫实物的过程,既是见证抗疫艰辛的过程,也是向抗疫英雄致敬的过程。历时一个多月,征集工作结束, 3个小组共征集到实物446件,图片、视频、音频文件3059个。这些珍贵的物品,定格的是一个个万众一心抗击疫情的感人瞬间,它们即将在市博物馆展出,让人们铭记这场没有硝烟、全民投入、艰苦卓绝的战争,感受泸州人民团结一心、坚不可摧、无私大爱的人文精神。

手术室门口征集到的请战书

何先夜是市妇幼保健院主治医师。作为泸州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2月9日,他与19名队员一起驰援武汉,开启了泸州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救助工作。当时他的妻子王乙羽还有一个月即将分娩,却毫不犹豫支持丈夫向组织提交请战书,支援武汉。何先夜刚到武汉就被安排在武汉汉阳方舱医院工作。在抗疫一线,他不仅要忙着统筹协调本次医疗队队员的工作、安排防护物资领取、开展心理安抚等,还要参与严格的防护措施培训,每天与妻子都几乎处于“失联”状态。王乙羽克服怀孕期间的种种不便,默默料理家中琐事,他们的宝宝过了预产期仍在顽强等待,直到爸爸凯旋才降生,给了英雄爸爸一个最惊喜、最隆重的见面礼。夫妻俩为孩子取名“抗抗”,以纪念这场特殊的“战役”。这个温馨顽强的家庭荣获全国妇联发布的2020年全国抗疫“最美家庭”称号。据征集二组组长晏满玲介绍,为了征集何先夜的请战书,她们辗转得知何先夜的电话。当时何先夜刚从武汉回来,还未来得及休整,又忙于汇报抗疫工作,打了很多次电话才联系上他。征集人员去医院找他的时候,他正在做手术,从上午9点过等到11点过,终于等到手术结束,疲惫不堪的何先夜在手术室门口把请战书交给了征集人员。

值班护士委托母亲交的小布包

市妇幼保健院护师陈小兰,也是何先夜带队的医疗队队员,她因为工作关系已经几个周没见到孩子了,还没来得及告别就匆匆踏上行程。陈小兰的大儿子7岁,小女儿4岁,妈妈在武汉抗疫,两个孩子只能为妈妈画画,用画笔表达对妈妈的思念和爱。

据晏满玲介绍,她们联系了陈小兰多次,但她一直很忙。“去医院找她那天,她值班24小时未回家,只能向我们提供她家的住址。我们去了她家楼下,她妈妈把一个写满签名的小布包交给我们。”陈小兰驰援武汉期间,一直在武汉市汉阳方舱医院工作,这是汉阳区第一个方舱医院,可收治960名新冠肺炎患者。除了日常医疗护理外,陈小兰还带着患者们打太极拳、练呼吸操、做八段锦等。网友戏称这里是全国唯一可以“聚众娱乐”的地方。在武汉瑜伽协会及当地媒体的帮助下,陈小兰开设了瑜伽班,帮助“舱友”们舒缓情绪、放松身心。泸州医疗队驰援武汉前,省总工会发给队员每人一个白色小布包,里面装着洗漱用品,整个医疗队19名队员在这个小布包的前后都签上了自己的名字。晏满玲说,当陈小兰的妈妈把布包交给她们时,征集人员由衷地表示敬意。

这次征集活动,让征集小组成员们感受最深的就是医护人员日常工作的忙和累。征集小组成员们都说:“他们应该得到社会更多的理解和尊敬。”

上了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的网红标语

1月29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发文《看看这几条标语横幅,你就明白为什么要依靠人民群众了》,文中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在一些地区,当地工作人员挂上了防疫宣传标语横幅,以接地气的形式呼吁居民们做好防疫工作。看了这些标语横幅,你就明白为什么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了。”其中列举的几条标语“今天到处串门,明天肺炎上门”“现在请吃的饭都是鸿门宴”,正是古蔺县大寨苗族乡政府编写的。这些标语以接地气的语言、辛辣而不失幽默的提醒迅速走红网络,深入千家万户、亿万民心。征集一组的成员们当然不会忘记这几条标语。经过电话联系,4月28日上午,大寨苗族乡党政办宣传干事把几条标语送到了征集人员手中。征集一组组长曾惠英介绍,古蔺县在此次抗疫中成绩显著,据公众号“古蔺微生活”报道,自正月初二开始,一个月内,人民日报客户端27次报道了古蔺县的抗疫成绩,几乎每天都有古蔺的抗疫信息。

新闻推荐

一路书香 点亮心灯 记古蔺县教师进修校教研员罗怀海

“耳朵哥哥有‘后宫佳丽三千’……”古蔺县教师进修校教研员罗怀海在外做讲座时总喜欢这样介绍自己。他耳朵比较大,网名...

古蔺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古蔺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