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餐桌”捍卫“大健康” 以“小礼仪”带动“大文明” ?古蔺:公筷公勺传递文明新风
□ 曹雪 本报记者 张婷
民以食为天。推杯换盏、“众筷齐发”的共餐方式是中国传统的饮食习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唤醒了公众对公共卫生的关注,人们的用餐习惯悄然发生着变化。
古蔺县积极响应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用实际行动践行卫生、健康、文明的用餐方式,用“小餐桌”捍卫“大健康”,以“小礼仪”带动“大文明”。
修订村规民约
推进文明建设
“大家排好队,相互间隔1米,自己用自己的餐盘。”3月28日中午,在古蔺县德耀镇福来村三组内的机砖厂食堂里,食堂阿姨提醒大家注意就餐秩序。
取餐口,几名工人正有序地排队打饭;餐桌间隔1米或以上,桌旁坐着几名正在吃饭的工人。一旁的墙壁上,醒目地张贴着一幅标语——参与公筷公勺行动,使用餐盘是我们企业的践行方式。
“因为工人饭量大、吃饭快,用餐时间也不统一,用公筷公勺不是很方便,我们就索性采取餐盘就餐,既符合复工要求,也便于企业操作。”据福来机砖厂负责人介绍,以前机砖厂食堂用餐是桌餐,每桌8人是“硬规矩”。今年复工复产以来,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企业改用一人一餐盘方式排队取餐,公筷制和分餐制成为企业“满血复活”的第一步。
自古蔺县提出改变用餐习惯、改变卫生习惯、改变出行办事习惯和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四个倡议”以来,福来村迅速响应,广泛征求意见,研究修订村规民约,于2月28日将文明餐桌、公勺公筷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发动群众群防群治,共同抗疫。
“爱干净勤洗手的习惯养成了,使用公筷公勺写进村约了,公共场所自觉排队的风气形成了……”福来村党总支副书记明浪感叹道,福来村推行新的村规民约1个多月来,群众生活方式明显发生了变化。
如今,全县26个乡镇306个村(社区)正结合实际修订村规民约,助力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的加快形成。一条条新规,把“纸上”的约定变成了“身上”的举止,公筷公勺走向农村群众餐桌,村民卫生习惯明显转变,文明用餐成为村子里的一股新风,使用公筷公勺的生活理念正迎着这股新风吹向千家万户。
倡议全民参与
传递文明理念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城市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古蔺县随着各行各业的复工复产,餐饮行业也陆续恢复。走近凯旋城·墨香里商业街,火锅、串串、铁板烧等地道美食的香味扑鼻而来,餐桌边的顾客正享受着久违的美食。
在这条街逛上一圈,每一家开门营业的餐馆门口都张贴着使用公筷公勺的承诺书,“以小餐桌带动大文明”的倡议,布满商业街的毎个角落。
“我们为大家准备了公筷公勺,多一双公筷,多一份健康,欢迎大家使用。”餐馆服务员从门厅引导几位宾客入座,向他们介绍整齐摆放在餐桌上的公筷公勺,并倡导他们使用公筷公勺文明用餐。
2月25日,古蔺县文明办联合县餐饮协会向全县发出《改变用餐习惯的倡议》,1个多月以来,使用公筷公勺的文明新风吹遍古蔺的大街小巷。随着全县餐饮行业各商家的积极响应,墨香里商业街、酒街、滨河路美食街等街道逐步形成了“公筷公勺一条街”。“公筷公勺,文明就餐”已成为美食街里的新潮流。
“推广公筷公勺,能有效保障顾客的用餐卫生安全,让顾客吃得健康,吃得放心。”一家中餐店老板告诉记者,他们也希望能借此机会,为消费者传递一种文明健康的用餐理念,为古蔺“舌尖上的文明”贡献餐饮行业应有的一份力量。
优化就餐方式
养成文明习惯
如何优化就餐方式、摒弃餐桌陋习,阻断餐桌上的疾病传染?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阻断病菌“口口相传”、防止病菌在餐桌上传播、减少餐饮环节交叉感染及食源性疾病传播的风险,“公筷公勺”开启了当下文明健康用餐的正确打开方式。
结合疫情防控工作需要,古蔺县文明办联合县民政局等部门出台了改变用餐习惯、改变卫生习惯、改变出行办事习惯和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四个倡议”,通过倡议,引导广大群众抗疫,养成文明习惯。
古蔺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冯岭表示,全民战“疫”中催生出的文明举措和自发形成的文明新风,值得提倡和推广。疫情期间养成的文明习惯不能丢,生活好习惯要延续下去。如今,公筷公勺走向普通群众餐桌,群众文明健康生活方式逐渐养成,行为习惯由“战时好姿态”向“平时好习惯”转变。
新闻推荐
村支书为养殖户解决销售难题 4天卖完1700多只鸡300多个蛋
□张艳邓如飞原是古蔺县太平镇纪委副书记、监察室副主任。2019年11月,邓如飞受组织选派,到团结村任村党支部书记,同时任太平...
古蔺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古蔺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