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城非遗系列之十 古蔺花灯

川江都市报 2019-10-21 11:25 大字

古蔺花灯在酒博会上表演曹卫兵 摄

古蔺花灯罢灯仪式康宁 摄

“开财门”表演康宁 摄

古蔺花灯在乡村表演康宁 摄

古蔺花灯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表演康宁 摄

◎川江都市报记者 汤骏/文

乌蒙山深处的古蔺县,地处川、滇、黔交界处。这里的人豪放、柔情,这里的人敢爱、敢恨。“天上雷公吼,地下烤烧酒,报子报,报子今晚就来到……”古蔺花灯的开场白,足见其非遗项目之磅礴气魄。

据说,古蔺人三岁看灯,五岁唱灯,七岁就磕磕拌拌地跟着村里人撵灯;到了十五六岁,头上扎条毛巾,腰上系根红带,俨然一位北方汉子,将那喜怒哀乐,酸甜苦辣的人生,交给了世代相传的花灯。

古蔺花灯是四川省独具特色的汉族民俗舞蹈,近年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据考证,古蔺花灯是中国花灯的发源地,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在花灯方面,既有云贵川三省的共性,也有独特的个性,深受当地人喜爱。

古蔺花灯起源较早,相传源于唐宋,一直泛流于汉族民间,据今已有一千余年历史。逢年过节,请上一班花灯,从晚上六七点到第二天早上六七点,整整一晚上,热闹非常。那情趣妙不可言,或幽默,或诙谐,或粗犷,或豪放。那气势,既让人情绪昂扬,又让人热泪盈眶。古蔺花灯程序复杂,包括起灯、罢灯、过路灯、插灯等程序,“唐二”(男主角)与“幺妹”(女主角)上场,用油纸伞或纸扇作道具,载歌载舞,歌唱内容与题材来自百姓的日常生活,被专家誉为南方的“二人转”。

它像一颗散发出浓郁泥土芬芳的灿烂明珠,始终保持着和山里人一样的幽然、诙谐、纯朴、粗犷。然而,多少年来,它却像一位迷人的少女,长在深闺人未识。

新闻推荐

老人带头修路反成“失信人”,地方政府别缺位

一家之言不让做好事的老人顶着污点过活,更别因此影响其余生,需要当地政府积极作为。据报道,因带头修通进村的平...

古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古蔺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