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地变牧场 古蔺建成万亩天然草场

泸州日报 2019-08-21 09:55 大字

■钟旭娟 武诗洁

本报记者 张婷 摄影报道

“哞……哞……”空气清新的山谷里,不时传来一声声牛叫声。近日,在雷公山天然牧场放养区,三五成群的肉牛正悠然自得地晒着日光浴、啃食着新鲜牧草。

据了解,雷公山天然牧场放养区是川南地区极具特色的高山牧场,位于古蔺县护家镇、观文镇,规划投资0.5亿元。该牧场整合了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发展项目等,利用该地区天然草山草坡面积大和撂荒地多的资源优势,建成了万亩天然草场。

“放养区现有安格斯、蜀宣花肉牛200余头,都是母牛和刚生产的小牛犊。”牧场管理员夏世乾说,万亩草场让牛群有足够的空间“转场”,纯生态的地理环境优势,使之成为独具特色的肉牛“养殖乐园”。

依托牧场,立草兴牧。“放养牛群、清理牛粪、喂养饲料,每月在家门口工作就有3000元的工资。”观文镇建设村一组村民罗正才如今在牧场务工,不仅做起了“老本行”,收入还稳定可观。牧场每隔两月修整一次草场,一次需要10天左右,为周边的村民提供了阶段性务工机会。

古蔺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勇告诉记者,荒地变牧场,不仅为农村闲置劳动力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也提高了山地、荒田的使用率。还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优质的有机肥,促进农业产业的良性循环,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为古蔺县低成本高效发展草食畜牧业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新闻推荐

播种生态文明“种子” 传递环境保护“火炬” 泸州市首个环保主题夏令营启动

参加夏令营活动的学生们在“我为环保做贡献”的签字活动中踊跃签名。本报记者李瑞莉摄本报讯(记者李瑞莉)昨(12)日,以“美丽中...

古蔺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古蔺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