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泸州七旬老人不简单 先后获4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他最大心愿是自己发明的“升降式路灯”能获投资生产

川江都市报 2019-08-10 00:44 大字

周述敏边说边演示升降式路灯

周述敏获得的证书

这两天,古蔺老人周述敏有些兴奋也有点郁闷。兴奋的是,他忙活一年时间发明的“升降式路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不过,老伴儿却嫌他“不务正业”,提出要“离婚”。

其实,这不是周述敏获得的第一个国家发明专利,之前,他就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3项实用技术专利,但却因各种原因没有投入到实际生活中。他说,自己目前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找到对“升降式路灯”感兴趣的老板,将该产品投资生产。

◎ 川江都市报记者 曾刚

老人获4项国家发明专利 却遭老伴“嫌弃”要同他“离婚”

发明创造在不少人眼中是一个“高大上”的工作,这些看似只有科研人员才能做的事情,学历不高、已经70岁高龄的周述敏也会“几下子”。

年轻时,周述敏当过兵,在部队里从事无线电报务工作。也就是从那时起,神奇的无线电科技让他对发明创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让他多了个搞业余发明的爱好。

几十年来,他大大小小的发明有几十件,其中,发明的“半自动接包装卸机”“全自动接包装卸机”“全自动半地埋式垃圾库”和“升降式路灯”,获得了国家专利发明证书。

虽然取得了不少发明成果,但因为缺乏销售经验,没有找到合适的生产厂家支持,周述敏的成果至今没有转化为具体的产品。这些年来,他不但没挣到什么钱,还在前些年与别人合伙开发产品时,搭进了家里的积蓄,导致老伴儿至今都对他意见很大。

近段时间,“自动升降路灯”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老人想把家里仅有的一点积蓄悄悄拿去做“活动经费”,找合伙人共同开发新产品,不料被老伴儿发现,这几天正和他闹“离婚”。

发明件件与生活息息相关 可发明成果却只停留在图纸上

因为爱观察、善琢磨,周述敏的发明件件与生活、身边人相关。

在广东打工时,当时40多岁的周述敏在水泥厂当搬运工。每天,他和工友们都要扛着每包一百斤的水泥上上下下,吃力不说,灰尘又大。于是,他开始琢磨:能不能生产一种专门上下水泥的机器,以减轻人工负担,减少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有了这个想法,他没干多久就辞职回家,开始根据自己的思路画图纸、做配件。经过反复的实验、调整,最后终于做出了一个半自动的接包装卸机。此后,他又在此基础上继续优化,做成了一款“全自动接包装卸机”。

在咨询了相关部门后,周述敏为自己的发明申请了专利,并尝试着去找水泥厂、饲料厂等装卸量大的企业合作。由于设备没有批量生产出来,而这些企业对生产装卸设备兴趣不大,导致发明成果只能停留在图纸上。

后来,周述敏在古蔺县城找了份当保安的工作。每逢上白班,他会认真工作,管理小区监控、查看居民水电安全问题;晚上交班后,他就待在保安亭里琢磨日常生活中碰到的问题。为此,他还根据清洁工人每天进小区收垃圾装车吃力的现象,发明了一个“全自动半地埋式垃圾库”,并申请了专利。

70岁发明“升降式路灯” 老人希望有商家能把它生产出来

说起为何发明“升降式路灯”,周述敏说,早在2017年,他看见同事因不会装电灯,请电工来上门更换,一次就要花了30元,让他萌发了发明升降式路灯的念头。但由于事情多,精力有限,他的发明迟迟没有进入“正轨”。去年8月,好友的孩子因为爬高装灯泡,不幸触电摔地上身亡,“看到好友伤心欲绝的样子,我下定决心,要发明一种升降式的电灯装卸设备”。

于是,在白天工作时,他认真观察现有电灯的装置结构,晚上便动手实践。反复研究、实验、修改……就这样“折腾”了近一年,“升降式路灯”终于研制成功了。“现在就很简单了,你看,就像这样,一拉一升,一个人在家就能轻轻松松把电灯泡装上,又很安全。”周述敏边说边演示。

“在农村,因为年轻人都外出了,留下的几乎都是老人,他们换灯比较费力。我想发明一个可以把灯直接放下来的装置,这样能够让更多人远离危险。”周述敏说,这个设备还可以装在教室里、户外路灯杆上,从几米到二十几米的高度都可以用。

设备发明出来了,最主要的是推向市场,转化成产品,但这对于已经70岁的周述敏来说,已很难实现。“我希望能找到对‘升降式路灯’感兴趣的老板,投资它,将该产品生产出来。”

新闻推荐

省道S312古蔺石宝境内道路边坡滑坡 车辆请绕行

◎川江都市报记者朱俊周末到来,为方便市民驾车出行,泸州市交通运输局特为你提供本周最权威的泸州市普通公路路况信息。如果...

古蔺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古蔺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