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接数十个“装修”电话 市民不堪其扰愤而报案

川江都市报 2019-07-24 16:48 大字

◎ 川江都市报记者 方霞

买房本是件高兴事儿,但还未交房,各种装修电话就蜂拥而至,不少市民直呼“烦透了”。近日,古蔺的陈先生向本报反映,他在泸州城区领秀江南国际社区购买了一套新房,还未到交房日期,就已接到多家装修公司、建材商家的推销电话,让他不胜其烦,最终选择报案,希望相关部门对买卖个人信息的不良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您好,我是XX装修公司的,我们公司现在正在搞活动···

“您好,我是XX建材商,请问你买好XX了吗?”

“您好,我是XX装修公司的,公司正在征集样板房,您的新房需要设计或装修吗?”

买房后,骚扰电话不断

“您好,我是XX装修公司的,公司正在征集样板房,您的新房需要设计或装修吗?”近期,多位市民通过泸州新闻网和川江号APP“网络问政”平台反映,他们在领秀江南国际、金色巴黎、翡翠滨江等楼盘购买新房后,每天都有不少跟装修有关的电话不分时间场合打进来,已经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

市民陈先生是一名教师,据他介绍,今年3月,他在领秀江南国际社区购房,从4月开始就连续接到各种骚扰电话。“这些公司不分时间,在我午睡、开会、上课、开车、骑车、吃饭过程中不断打来电话进行营销。因为来电显示均为泸州,无法分清是学生家长还是骚扰电话,我又不得不接”。

陈先生表示,他的遭遇并非个例,经常看到其他业主在群里抱怨骚扰电话泛滥,让人不堪其扰。

是谁泄露了个人信息?

陈先生怀疑,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可能有两个途径,一是开发商,一是中介公司。“自从我买房签约留下电话后,骚扰电话就没断过。”陈先生表示,为避免骚扰电话持续不断,他拨打了中介公司销售人员的电话。但对方表示,他们没有跟装修公司合作,也没有泄露业主的个人信息。

记者近日走访龙马潭区龙南路附近的建材市场,一家卫浴销售人员表示,有顾客进店咨询时,他们通常会留下顾客的联系方式,销售人员也会不定期给顾客打电话询问。如果顾客在接听电话时表示不方便或者感到烦躁,则会挑其他时段再次拨打。

除了自己主动向商家留下联系方式外,市民更反感的是常常会莫名其妙收到各种装修、贷款等电话。“为了获取客户,装修公司往往绞尽脑汁从售楼处或物业公司获取业主信息。”一名装修行业业内人士表示,为了拓展业绩,业务员会主动和房产公司或物业人员取得联系,从而获取业主的个人信息。当然,这些交易都在私下进行的。

虽然没有找到泄露自己个人信息的人,但陈先生并不愿意就此罢休,今年6月28日,他向派出所报了案。此后,他利用暑假空闲,在本子上记录下接到的骚扰电话信息,以收集证据。仅两天时间,就有4家装修公司数十个业务员打来电话。陈先生质问为何知道自己的手机号码,以及姓名、房号等详细信息,对方有的回答说“市场调查得来的”,有的说“公司安排的”。

“不知道这些公司是从哪里得到的我的电话,同时还知道我的姓名、新房门牌号、户型、面积等个人信息,让人非常没有安全感,但又毫无办法。”不少接到类似骚扰电话的市民坦言,除了难以接受这种营销方式外,他们更担心个人信息被继续倒卖,被更多人利用牟取利益甚至违法犯罪。

发现个人信息泄露及时举报

个人信息究竟是从哪里泄露出去的?龙马潭公安分局刑警大队警官魏琳分析,许多行业的工作人员都有机会接触、掌握大量公民个人信息,有些从业人员法律意识不强,视保密协议和条款如空文,有意无意泄露甚至出卖信息,这使得个人信息进入庞大的网络交易市场。

近期,龙马潭区法院公开审理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法官严婷表示,公民个人信息被肆意侵犯,已经成为严重干扰人们正常工作生活的阴霾,甚至可能会对人身、财产安全造成威胁。通过对违法行为人处以刑罚,并发出职业禁止令,可以有力打击这一犯罪行为,威慑及教育相关从业人员严格遵守职业道德、遵纪守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不受侵犯。

“不管从立法到执法,有关部门都加大了对买卖个人信息的打击力度。但由于信息买卖的隐蔽性非常高,覆盖面广,取证因难,往往无法确定泄露者的唯一性。”魏琳表示,受利益驱动,加之违法成本低、客观上监管机制不健全等因素,也造成公安机关查处个人信息泄露案件的困难,公民自身必须更加注重个人隐私的保护。一旦发现个人信息遭到泄露,应该向公安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等进行投诉举报。

新闻推荐

法院送法润乡风 诉源治理到基层

■王叶玲本报记者曾臻摄影报道7月13日,古蔺县法院第三党支部党员赴茅溪镇,开展“走进茅溪杨梅节送法活动”,以加强基层法治...

古蔺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古蔺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