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清家底,规范强管理 泸州建好管档“明白账”

川江都市报 2019-03-22 16:20 大字

工作人员认真整理档案材料

◎ 豆春燕 任绍容

川江都市报记者 朱俊 摄影报道

去年来,泸州市紧紧围绕“干部人事档案规范提升年”目标,按照“调研清家底,规范强管理”的思路,全力做好干部人事档案各项工作,促进干部人事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

线上线下学习

摸清管档底数

由泸州市组织部牵头组成调研组,开展干部人事档案大调研。在调研中,坚持问题导向,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围绕机构设置、人员配备等情况开展调研,收集数据36项共2000多个,梳理问题30余个。

为摸清管档底数,线上,向全国先进地区学习建立干部人事档案统存统管模式;线下,实地考察学习如何理顺管档体系,做到学有所成、循迹而行。在部门档案管理上,先相对集中,再统一管理;在档案数字化工作中,先规范后升级,先中层后全面;在村(社区)干部建档上,先示范带动,再全面铺开。

三个层面抓落实

建立体管档体系

泸州市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职能职责,建立自上而下立体式管档体系,并从三个层面抓好落实。

主管部门抓指导,由泸州市委组织部、人社局总体指导,制发工作实施方案、规范化建设督查通知,对98个市、县(区)直部门开展2次专项督查,6次随机督查;组织培训40余场次,培训人员2648人次。

归口部门抓管理,并采取“两步走”的战略逐步推进。第一步归口管理,将市级91个管档部门划归组织、人社、公安、教育、卫计5大归口部门,负责日常管理。第二步统存统管,筹建泸州市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中心,对市本级干部人事档案进行统存统管。

管档部门抓落实。各管档部门对干部人事档案归属、材料缺失等进行全面清理,补充完善材料近12万份。开展专项审核回头看,发现“三龄两历”认定错误等2300余项问题,并对问题进行及时处理。

严把三个关口

确保档案材料真实

从严审核档案内容,精准鉴别档案真假,营造从严管档的良好氛围,着重严把三个关口。

严把干部档案准入关。采取“初审+复审+交叉审”的方式,填写《干部人事档案转递情况登记表》。在审核内容上做到“三个突出”,突出“三龄两历一身份”审核、突出涂改频次和跨度认定、突出缺漏资料查补收集。

严把归档材料鉴别关。建立归档材料双向复核制度,所有归档材料须先送交单位自审,再由接收单位鉴定,确保档案材料真实完整有效。

严把高清材料质量关。坚持纸质材料与电子材料完美对接,采取“照镜子式”的方式,对纸质资料和电子材料逐卷逐页进行高清质量检查,确保纸质档案和数字档案准确完整规范、信息更新同步。

从三个方面发力

维护档案公信力

为维护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公信力,泸州市加强制度建设,严明纪律规矩,并从三个方面发力。

强化责任意识。各单位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直接责任人,专、兼职管档人员是具体责任人。将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纳入年终工作目标考核,对责任不明、进度缓慢的单位,约谈相关责任人。

严格政策标准。组织人员精心编撰《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资料汇编》《干部档案工作100个问题解答》等,为档案管理人员释疑解惑。

完善制度规定。修订完善干部人事档案12项制度,制定“三大纪律、八项严禁”“三不转、四不借、五不查、六不收”规定,形成干部人事档案“六簿两册”,细化“接、查、借、转、递、交”6项工作流程,促进干部档案进、出、管、用规范有序。

落实“三化”管理

档案基础有保障

为抓好干部人事档案基础保障,泸州市注重落实好“三化”,确保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有钱干、有人干、有地干。

投入常态化。市县两级财政共投入2100多万对软硬件进行升级改造,将干部档案数字化日常管理维护经费列入每年财政预算,常态化保障投入。

人员专业化。高标准配备专兼职人员138名,出台《干部档案管理人员上派锻炼制度》,遴选64名管档人员到市县两级学习锻炼,抽调160多名党员干部开展干部档案规范化建设工作。

阵地规范化。市县两级均按要求对档案室进行升级改造,达到“六防”要求和“四室分开”。其中,市县两级组织系统干部档案室均做到“六室分开”,并打造“江阳酒城文化”“龙马港口文化”“古蔺红色文化”等特色干部人事档案文化。

新闻推荐

※乡镇信息速递

●近日,在古蔺县永乐镇麻柳滩村党群服务中心,县发改局、永乐镇战区麻柳滩村指挥所、古蔺农商银行永乐支行联合麻柳滩村委,开...

古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古蔺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