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蔺:“三足鼎立”推进产业强县

四川经济日报 2019-01-14 07:01 大字

2018年12月27日,在中共古蔺县委十二届六次全会上,古蔺县发布了最新的全县总体定位——“生态田园、红色古蔺、郎酒源地”。

近年来,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红色资源,古蔺县推动主导产业由酒业、能源“双轮驱动”向酒业、文化旅游、新食品新能源新材料“三足鼎立”转变,地理区位由“盆地边缘”向“休闲度假目的地”转变,形象定位由“老少边穷地区”向“生态田园、红色古蔺”转变。

形象定位的进一步丰富,折射出古蔺立足优势,坚持“产业强县”战略推动全县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与决心。

郎酒天宝峰陶坛酒库

叙古高速叙永至太平段建成通车

鱼化大理石集中加工区

支柱

郎酒“百亿工程”崛起

“郎酒销售收入再破百亿!”古蔺县经商科技局局长陈元鑫告诉记者,2018年,县委、县政府坚定以白酒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第一产业的战略定位,明确以“二郎名酒·名镇、世界白酒圣地特色小镇、中小酒企改革整合”三大百亿工程建设为核心,以白酒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重点,抢抓白酒产业触底回升、酱酒产业掀起新一轮热潮的良好机遇,充分发挥赤水河谷不可复制的酱酒原产地优势,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全面推进中国酱香酒谷核心区建设,白酒产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这里将成为全球储酒规模最大的露天陶坛酒库!”郎酒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郎酒厂公司总经理蒋英丽介绍,当前,二郎镇天宝峰陶坛酒库二期正在加快建设。该项目占地300多亩,储酒能力4万吨的陶坛酒库全面建成后,古蔺将在拥有“世界最大天然酒库”天宝洞的基础上,再创一项“全球之最”。

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百亿郎酒旗舰正扬帆启航。2018年,二郎名酒·名镇建设完成总投资10亿元,天宝峰郎酒物流园区项目、郎酒主题酒店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郎酒聚焦“青花郎、红花郎,郎牌特曲,小郎酒”三大品牌,品牌营销成效斐然,上市工作稳步推进,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

与此同时,川酒集团启动打造永乐酱酒特色小镇,仙潭集团与泸州老窖合作拓展酱酒市场,一批中小酒企加快并购重组、复工复产。世界白酒圣地特色小镇稳健启步,成功招引深圳善泽实业控股有限公司,决定投资200余亿元,充分利用古蔺稀缺的酱酒资源和独特的区位优势,把项目打造成集酱酒生产、文化体验、产业旅游为一体的白酒圣地,建设古蔺发展的世纪工程,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郎酒是古蔺的魂、古蔺是郎酒的根!”古蔺县委副书记、县长陈延俊谈到,郎酒是古蔺的一张名片,是古蔺经济发展的风向标。下一步,古蔺县将继续支持郎酒做大做强,坚定信心建设世界白酒圣地特色小镇,全力打造古蔺酒业更多新的百亿工程。

富民

创新机制“造血”减贫

两个月前,记者在中石油浙江油田外围勘探项目部了解到,在古蔺县大寨苗族乡开采的YS117H1-6号页岩气井口,单日开采气量突破新高,稳定测试日产量达15.5万立方米,最高测试日产量达20.17万立方米。这标志着古蔺县中浅层页岩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

近年来,在大寨苗族乡境内勘探的井口稳定日产量都低于5万立方米,而按照此次稳定测试日产量,古蔺有望成为继宜宾之后,浙江油田公司在四川的又一重要页岩气战略基地。

2018年,古蔺县大寨液化天然气站一期建成投产,德耀风力发电项目、大理石集中加工区、扶贫产业集中发展区加快建设,新能源、新食品、新材料开发利用步伐加快……

古蔺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点县,有建档立卡贫困村117个、贫困人口11.9万人。一方面,盆地边缘、地处偏远是古蔺的短板;另一方面,工业企业少、绿色生态又是古蔺发展的天然优势,如何坚持高质量发展,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古蔺县立足“生态田园、红色古蔺、郎酒源地”的总体定位,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结合山区实际确立了“4+5”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格局,重点打造甜橙、猕猴桃、肉牛、丫杈猪“四大农业特色产业”,巩固提升高粱、烤烟、中药材、茶叶、土鸡“五大传统优势产业”,为贫困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全面筑牢产业支撑。

2018年,古蔺县“四大农业特色产业”突破发展,新建成甜橙基地1万亩、猕猴桃基地1.2万亩、适度规模肉牛养殖场26个、丫杈猪养殖场22个,护家生态循环农业综合体建成投用,马蹄甜橙包装车间及冷藏库启动建设。到2020年,全县甜橙、猕猴桃种植规模分别达到20万亩、5万亩,肉牛、丫杈猪养殖规模分别达到30万头、15万头,每个产业至少有1个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的龙头企业。

依托产业基础,古蔺县大力建设辐射带动能力强、利益联结稳固的脱贫产业园,创新探索建立“国资哺育”“抱团兜底”“挂靠捆绑”“租赁返聘”等经营主体与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确保贫困群众“入股有股金、就业有薪金、劳作有酬金、流转有租金”,变“输血”为“造血”,真正让贫困群众过上好日子。

截至目前,古蔺县已建成脱贫产业园145个、带动8000余户贫困户实现增收;建成扶贫车间23个,吸纳近千名贫困人口就业。全县117个贫困村已实现产业项目全覆盖和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全县67%的贫困户通过产业实现增收。一批批脱贫产业园和扶贫车间的落地实施,让群众增收更有保障、更加稳定、更可持续。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古蔺县退出46个贫困村、3.05万贫困人口,实现26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卫生院、中心校全面达标,交出了古蔺减贫史上最好答卷。

据古蔺县扶贫移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广大干群协力攻坚,2014年至2018年,古蔺县已累计减少贫困村113个、贫困人口10.55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75%。2019年,全县将坚持把提高脱贫质量摆在首位,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标准,统筹贫困村和非贫困村、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确保退出贫困村4个、贫困人口1.13万名,已脱贫村、已脱贫人口持续稳定达标,贫困发生率降至0.3%以内,群众满意度全面提升,顺利通过贫困县退出专项评估检查。

未来

既有风景又有“钱景”

2017年底,耗资1.2亿元的古蔺县东新镇古郎景区试营业。2018年底,景区顺利完成国家4A级景区创建验收。

截至目前,古蔺县除黄荆老林、太平古镇、箭竹大黑洞景区3个国家4A级景区外,还创建了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以及画里乡村、富民新村、甜橙庄园、茶山果海、杨梅林海5个国家2A级景区。与此同时,古郎景区将极有可能成为全县的第4个国家4A级景区。

近年来,古蔺县吹响了“一核一线一片多点”全域旅游发展号角,聚力把旅游打造成支柱产业、富民产业,文旅产业不断取得新突破。更多游客走进古蔺、了解古蔺、爱上古蔺,同时也让贫困群众吃上了“旅游饭”,实现身边有风景、眼前有“钱景”。

说起大寨苗族乡富民村,村民们都用“翻天覆地”来形容这里的改变。富民村曾是重点贫困村,如今再到富民村,一幅宜居宜游的缤纷画卷正在逐渐展开……从2016年至今,富民村已接待游客20万人次。2017年,富民新村成功创建为国家2A级旅游景区,并顺利实现整村脱贫。

这些变化,得益于古蔺县将全域旅游打造成为脱贫攻坚新引擎的重大决策。古蔺县做活“旅游+”文章,盘活青山绿水,开启了一条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联姻”的致富新路。

以乡村节事活动为载体,古蔺县目前已创办了大寨踩山节、双沙菜花节、马嘶茶文化节、黄荆老林英雄会、茅溪杨梅节、箭竹苗家风情节、东新猕猴桃音乐节等14个乡村旅游节事活动品牌,实现了乡村旅游“月月有活动、四季有耍法”。

截至目前,古蔺县全域旅游规划面积达750平方公里,覆盖全县20个乡镇、60个贫困村,占117个贫困村的51.2%。2017年,古蔺县被评为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区和四川省旅游强县;2018年7月,全省旅游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在古蔺县召开,古蔺旅游扶贫经验在全省推广。

目前,古蔺县正在积极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预计到2020年,古蔺县将建成西部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游客人次突破1000万,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00亿元以上,让群众实现风景和“钱景”的双丰收。

(朱茂 文/图)

新闻推荐

如同雄鹰伸展双翼 叙古高速公路天堂河特大桥主墩合龙

◎川江都市报记者曾刚本报讯昨日,川江都市报记者从叙古高速项目部获悉,2018年12月27日,叙古高速公路D4分部天堂河特大桥顺利...

古蔺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古蔺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