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国庆节

川江都市报 2018-09-28 00:00 大字

国庆节将到,又是普天同乐。这个日子,属于我们伟大的新中国,但也属于我们每个中国人。回望过去,有儿时梦想的起点,画一面鲜红的国旗;有留守农场艰苦岁月里,吃一顿美味的“萝卜菜”;有带着精神食粮的宣传队,把慰问送进林区……品读这期的来稿,在10月1日这一天里,作者们的心里各自都装着一份特殊的情愫与感动。

爷爷的信仰

◎陈奕西

国庆节将近,邻家小院里传来朗朗书声,我的脑海里又再度浮现起爷爷的谆谆教诲。

记忆中的那个国庆节,瘦骨嶙峋的爷爷牵着我的小手,漫步在乡间山路上,唱红歌、背诗词。“爷爷还有个小阁楼,里面有许多藏籍,要多去看书。”爷爷嘱咐着。他加快了脚步,带我去阁楼。

农村房屋,一般会隔出一层小阁楼,堆放杂物。爷爷的那个小阁楼可不简单,扶着搭好的木梯上去,满屋“黄金”令年幼的我叹为观止。书本的内容涉及大量文字,我识字不算多,因此,除了爷爷拿着书本给我讲解的内容外,我最感兴趣的便是那红军长征故事连环画:《通过大凉山》《一把桶刀》《飞夺泸定桥》《夜战山城堡》。在那些艰苦的环境中,一个个英雄矢志不渝地坚守党的信仰,用血泪守护着祖国山河,为我们后人铺垫好美好幸福的路途。尤其是那些女红军,抱着小孩背着大锅,在长征中艰难跋涉、坚持学习、翻越风雪党岭山的图画情景,让我学会自立、自强和勇敢。

直至今日,在小阁楼那日的情景仍清晰可见,爷爷拿着毛巾擦拭着书籍,眼眶湿润,眼神里有我看不懂的情深。我用小手拍拍爷爷的背,“爷爷,别伤心,我会一直陪着您。”爷爷摸摸我的头,说道:“乖闺女,要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生活,面对困难、挫败要坚强,勇于担当,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那天,我和爷爷在阁楼里待了很久,出来时,晚霞染红半边天,甚是好看。

爷爷离世后,留下那满楼书籍。时日久远,房屋有些坍塌,我将小阁楼的格局一并仿造,与书籍一起转移到家中书房。时常走进伫立,捧着那些书,回味着、怀念着。

随着年岁增长,我从稚嫩的孩童变成大人,圆了爷爷的遗愿,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也踏上人民教师的路途。我时常会给学生们讲起,那个年代,那个“固执”的老人,那个充满记忆的小阁楼。

第一次画国旗

◎山子

读小学二年级时,我喜欢上图画课,心里盼着,也常自言自语的念叨,就是机会不多。

听说远在城郊教书的堂兄喜荣夫妇,要来大队小学教书,心里十分高兴。可大队小学教室年久失修,为让本村的孩子有书读,堂兄喜荣哥嫂腾出自家两间房屋作为教室。办学要求得到批准,却附加了一个条件:课桌和板凳,在短时间内自行解决。村里人觉得小孩子在家门口读书,离家近不说,也免得操心路上的安全,都乐意帮着修课桌和自带板凳。

开课了,喜荣哥嫂简单地自我介绍,算是和学生们的见面礼。因为门窗安了玻璃,显得宽敞亮堂,这是以前不能看到的,学生们都很开心。

喜荣哥登上讲台,看着窗外院子长木杆上飘着的国旗说:“能把国旗画出来的同学,请举手。”大概是因为陌生的原因,不少同学怕画不好,没敢举手。大都你看我,我看你。也许是因为老师是自己的堂哥,我在犹豫间把手举了起来。上讲台时,心里还些把握不住自己,怕画不好惹笑话。拉弓没有回头箭,我硬着头皮慢慢走近黑板。喜荣哥微笑着,拿给我红黄两支粉笔,要我稳定情绪,想好了再画。我看了看窗外,开始琢磨着国旗的轮廓。

尽管我喜欢图画课,但到了节骨眼上,手握粉笔时还是有些颤动,线条显得弯曲,长、宽比例明显不协调,五角星分布也不太标准。从喜荣哥的点评中,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喜荣哥叫我回到座位,再次微笑着,夸我敢于走向黑板的勇气可嘉。喜荣哥告诉我们,作画有窍门,一是要仔细观察,二是要富有想象力,三是要动笔苦练。我和同学们听得入神……

回到座位,我拾起笔,重新画国旗,效果比之前在黑板上画得好多了。那一刻,就算是用砖砌腿的课桌,木板搭的坐凳,内心也是充满满足感。这堂特别的图画课,至今依然记忆犹新。恰逢那天也是国庆节,时间虽过去大半个世纪,但仿佛仍在眼前。

美味“萝卜菜”

◎冷润生

刚参加工作,我就同单位的其他同事去接收川南矿区留下的罗汉林农场,不知是什么原因,每年临近国庆节,都会想起这事。

那天,坐在没有蓬布遮挡的汽车货箱里,秋风如刀一般刮在我的脸上,吹得我浑身打颤,直流鼻涕。俗话说:山高一尺,水冷三分。车,越往南行,山越来越高;风,越来越大;气温,也越来越低;车上的我越来越感觉寒冷。到了罗汉林,映入眼帘的山,草、树木……在秋风秋雨中一片萧杀。

这年的国庆节,单身的我和另一位同事留下来负责看守场部。如果我们要买生活必需品,必须走路去镇上。到镇上要经过“磨刀沟”,这段路山高沟深,又窄又陡,下雨天更加难行,须在鞋上拴上草绳防滑才行,否则就可能摔得鼻青脸肿。所以,我们一般是不去镇上的。

但是,连续下了几天的雨,伙食团就只剩少量的米和猪油了,可蔬菜是要吃的呀,怎么办?正当我俩站在刺骨的寒风中感到无助时,突然看见远远种过玉米的地里,还有一株迎风而立的“萝卜菜”。雨水淋在它碧绿的叶上,就像是一棵由翡翠雕刻而成的工艺品。我们赶紧将它摘下,拿回寝室。没有用水洗,就烧点开水放点猪油,直接放入锅内,煮熟后蘸着糊辣椒伴着饭吃。新鲜、绿色、环保的“萝卜菜”,吃到嘴里清香嫩脆,脆而无渣。煮“萝卜菜”的水,喝到嘴里更是甜甜的。这是我有生以来,在节日里吃过的最简单、最环保绿色的美味佳肴。后来听当地人说,如果是经过冰雪冻过的“萝卜菜”更香更脆。

许多年过去了,大大小小的餐馆去过很多,美味佳肴也吃了不少,好像吃过后就没什么印象,唯有30多年前吃过的那次“萝卜菜”让我难以忘怀。

昨夜,又梦见吃“萝卜菜”这事。不知道现在农场还有没有人住,不知道现在山上还有没有“萝卜菜”?我想,如果我还在罗汉林农场工作,定会在寝室前面的空地上种上一块“萝卜菜”,让它经冰雪洗礼,摘下许多,送给城里的朋友们品尝。

黄荆老林慰问演出

◎雷定昌

1972年10月1日,我随宜宾地区大树磺厂文艺宣传队出发,在古蔺黄荆老林慰问演出,度过了一个有意义的国庆节。

当天上午,一辆载着30多名演职人员的大客车和一辆满载舞台设备的大货车,向大树磺厂进发。经国道、省道、乡道,一路颠簸了近三个小时后,终于驶入黄荆老林。

我们在车上远远看到,黄荆林场场部高挂着“热烈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二十三周年”“热忱欢迎大树磺厂文艺宣传队进林区慰问演出”等大幅横标。我们刚下车,林场领导和工作人员就夹道欢迎。

为搞好国庆慰问演出,下午,我和演职员们彩练节目、练习吹拉弹奏、布置场景、安装灯具、调试音响、清理服装道具,全然忘了鞍马劳顿。

国庆慰问演出的喜讯,黄荆林场头两天就通过高音喇叭、电话、文字,迅速传遍林区和周边山乡。到演出这天,观众们怀着喜悦的心情,带上手电筒,不远十几里、二十几里穿林海、跨溪流,早早地赶到林场场部。晚上7点过,能容纳400多人的林场大礼堂坐无虚席。8点钟,黄荆林场谭场长致欢迎辞,大树磺厂罗副书记致慰问辞。随后,文艺宣传队铜管乐队吹响《工人阶级硬骨头》。雄壮高昂的乐曲,回荡在林区上空。我们向观众们倾情演出了京剧“样板戏”《红灯记》第五场“痛说革命家史”、《沙家浜》第四场“智斗”、《智取威虎山》第三场“深山问苦”。“样板戏”换场景间,插演了短小精干的歌曲、舞蹈、说唱、曲艺节目,晚会显得十分紧凑。整台演出,深深地吸引着广大观众,场内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演出结束时,林场秦书记到台后问候我们,说:“你们的演出太精彩了,让久居深山老林、缺乏文艺生活的群众大开了眼见,欢度了国庆,太感谢你们了!”

光阴似箭,算来,那次赴古蔺黄荆林场的国庆慰问演出,距今已有46年了。如今,祖国山河更加壮美,黄荆老林已开发成为国家4A级风景区,吸引着各地游客去度假旅游。

新闻推荐

周末驾车出行 请注意这些路段

◎龙年汪秀卿川江都市报记者朱俊周末到来,不少市民将驾车出行,泸州市路政支队和本报特为您提供本周末泸州市普通公路权威的...

古蔺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古蔺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