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的一张欠条 文明村的脱贫致富路
文明村第一书记李仿
◎ 川江都市报记者 杨敏 摄影报道
在泸州市古蔺县二郎镇文明村易地扶贫搬迁户明兴强家里,村第一书记李仿又上门了解情况。母猪下了几个仔?养殖的肉牛生长情况如何?生活上有无困难?这些,都是李仿最关心的。明兴强遇到什么难事,李仿会及时想方设法帮忙处理。
“党的政策好,我没有理由不甩开膀子干。”从一间土坯房搬迁到漂亮的砖房,从几乎没有收入到年收入3万元以上,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明兴强对今后的生活充满希望,也干劲十足。而他心里最感激的,还是文明村第一书记李仿和那些给予他莫大帮助的基层干部。
初到文明村
古蔺县二郎镇文明村地处乌蒙山核心腹地,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基础设施落后、自然环境恶劣、产业无支撑,是国家级重点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高达17.5%。2015年7月底,李仿从古蔺县统计局选派到文明村任第一书记,自那时起,当地2388个村民,尤其是31户贫困户113个村民就成为他每时每刻的牵挂。
李仿初到文明村时,村子里最好的道路,是仅2公里的县道,其他的镇、村道路全是泥巴路。每到下大雨的时候,路面被压起10几厘米深的沟壑,村民出行十分不便,车辆根本无法通行。此外,文明村连办公地点都没有,更别说村文化室、卫生室了。放眼望去,全村到处是荒山,没有任何产业。基础设施及环境条件如此恶劣,何谈脱贫摘帽?李仿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改善基础设施
脱贫攻坚是场特殊的战役,村活动阵地便是前线指挥部。李仿决定首先改善文明村基础设施极度落后的现状。为此,李仿发动党员干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有效整合县委组织部、县文旅局、县卫计局等相关部门政策。短短1个月,将原有闲置的村小学校改建成配套设施齐备的党群服务中心,此外还新建了400平米广场。文明村支部终于有了办事的前沿阵地,群众也有了活动场所。
在李仿的影响下,文明村干部群众脱贫攻坚的信心倍增。不久,二组村民自筹资金12.5万元,投工投劳1000余人次,修通了从李郎路到二组的1.5公里碎石路,解决了16户50余人出行难问题;三组8户村民自发组织以捐款、贷款、投工投劳等方式筹集资金14万元修建河口大桥……文明村干群一心,打响了脱贫攻坚的第一仗。
谋划产业脱贫
多年以来,文明村没有产业基础,村民们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外出务工,全村2388个村民中,有1/3青壮年常年在外,留在家里的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如何才能吸引村民返乡创业,让村民在家就能增收致富呢?
“文明村一定要有自己的产业。”在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的同时,李仿作了大量调查研究,谋定而后动,着手布局文明村产业脱贫之路。
2015年,李仿先是与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一起到外地考察农业项目,参观脆红李基地,学习脆红李栽种技术;后又多次邀请专家、驻村农技员对全村地形、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进行分析调研检测,最终确定了甜橙和脆红李种植两大脱贫支柱产业。
第一书记的欠条
项目确定了,但真正要实施还需要大量资金。经测算,先期发展1000亩脆红李,仅购买苗木费用需要近30万元,这对于文明村来说无异是个天文数字。
“一开始供应商给的苗木批发价格为7元/株,当时就想一定要方设法降低费用。”李仿多次上门与供应商谈价格,“每去一次,价格又降一些”,最后降到了4.5元/株,总费用也减少至20余万元。
费用降低了不少,但资金仍然没有着落,可是发展脆红李种植是文明村干部群众的希望,不能有丝毫退缩,李仿决定将责任揽到自己身上。在二郎镇、文明村干部解决脆红李资金问题的协调会上,李仿首先承诺个人捐资1万元,加上政策支持,意向筹积资金共约10万元。
几日后,供应商将600余亩的苗木运到文明村,但购买苗木的资金却还没有到位。李仿毫不犹豫,以个人名义给商家写了一张金额为12.75万元的欠条。在李仿的带动下,村民纷纷响应号召,在自家荒地种上了苗木,文明村由此迈出了产业脱贫的坚实一步。
欣欣向荣文明村
如今,文明村脆红李种植面积扩大到1000亩,甜橙种植面积达1400亩,水果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去年首批甜橙挂果,产量约7万斤,上市后供不应求。预计两到三年后,全村水果产值可达877万元,带动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
2017年,文明村实现31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在“回头看”过程中,新增因病致贫的贫困户2户6人。李仿表示,从整体来看文明村已经脱贫,但继续发展农业支柱产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村民持续增收致富的路还很长,还将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新闻推荐
◎川江都市报记者熊虎9月9日,泸州市古蔺县护家镇乡村旅游文化节启动仪式暨桂香村学校百年校庆庆典在护家镇桂香村举办。据...
古蔺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古蔺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