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特大桥成功实施先导索过江 无人机“牵线” 2000米绳索渡赤水

天府早报 2018-08-13 04:17 大字

■天府早报记者 周琴

8月12日10时许,随着无人机将一条2000米长的“绳索”牵引过赤水河大峡谷,将赤水河大桥两岸主墩索塔连为一体,标志着古习(古蔺至习水)高速公路赤水河特大桥正式实施先导索过江,这一川黔大通道建设迎来重要进展。

川黔大通道古蔺至习水段高速赤水河特大桥全长2009米,主桥设计为1200米双塔单跨钢桁梁悬索桥,主塔高243米,相当于80多层高楼,是世界上山区同类型钢桁梁悬索桥梁中第一高塔的峡谷大桥。在目前在同类工程施工中,其直径、轮廓线均为世界第一,工程建设难度也是世界级难题。

先导索过江

主缆架设12月完工

“贵州岸准备好。”“四川岸准备好。”“无人机准备起飞。”8月12日上午10点10分,随着起飞指令发出,一架带着直径2mm、长2000米先导索的无人机缓缓升空。只见它从赤水河大桥贵州岸塔顶起飞出发,跨越1200米的赤水河峡谷后,最终到达四川岸主塔塔顶,在贵州和四川两省交界处,上演了一出“飞渡赤水、穿针引线”的大戏。至此,赤水河大桥两岸主墩索塔正式连为一体。

先导索过江,对于赤水河大桥的建设来说,是个非常关键的步骤,它标志着赤水河大桥正式由下部施工转换为上部施工。而这,也是继6月底,大桥四川岸索塔正式封顶后,项目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

“此次先导索采用直径2mm,长2000米的高强度高韧性韩国丝,由GPS自控导航式无人机携带,待起飞指令发出后,飞手操控无人机从贵州岸243.5米高的塔顶起飞,飞跃1200米的赤水河峡谷,大约9分钟后到达四川岸228.5米的主塔塔顶,在贵州和四川两省交界处上演一次‘飞渡赤水、穿针引线\’,将赤水河大桥两岸主墩索塔连为一体。”四川路桥集团项目总工程师唐中波告诉天府早报记者,先导索过江后,再用小绳拉大绳,逐渐加重,最后把钢绳拉过河,“牵引的钢绳将一点点加粗,一直达到直径36毫米。”至此,钢绳将形成牵引系统,架设起施工的“猫道”,预计12月10日完成主缆架设施工。

怎么架?

世界第一高塔稳固支撑

叙古高速已于2016年12月31日建成通车,但是到古蔺太平镇的赤水河畔就成了一条“断头路”,而河对岸就是已建成的贵州江习古高速。两条“断头路”要如何连接?赤水河两岸之间建一座桥无疑是唯一选项。

考虑到复杂的地理地形条件,赤水河采取的是悬索桥设计,大桥横跨赤水河,但在河中没有桥墩。需要在两岸修建“两塔”、“两锚”,作为支撑和受力,桥面以悬索拉升。

“两塔”如同赤水河大桥的两条腿,一脚“站”在贵州,一脚“站”在四川,分立赤水河峡谷两岸的半山上。四川路桥集团项目常务副经理廖德川介绍,从河谷底部到大桥的最高处,有503米,相当于160层楼的高度。其中,大桥主塔高243.5米,相当于80层楼高,世界上山区同类型钢桁梁悬索桥梁中第一高塔。

“两锚”如同两只手,与“两塔”互相配合,将钢索拉起,牢牢固定在两岸。两岸地形有所差异,贵州一岸相对平缓,四川这一岸地处二郎山,山坡接近垂直。“大桥桥梁锚碇采用山岩上开凿隧道的方式进行,也就是隧道锚。”唐中波介绍,隧道锚的位置接近山巅,施工过程中必须穿过一段400多米的悬崖。为了提高施工进度,并保护植被,大桥项目部决定在山上开凿一条施工隧道,这在全国工程建设中都并不多见。

明年底建成

新增一条南向出川大道

大桥位于川黔交界的乌蒙山区和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的革命老区,西连四川古蔺,东接贵州习水,横跨赤水天险,紧扼川黔咽喉,是四川南向通道建设中川黔大通道上的重点控制性工程和关键门户。

“赤水河特大桥建成后,不仅为四川新增一条南向出川大通道,还将形成成都经泸州古蔺到贵州,对接北部湾、东南亚的一条重要通道,增强四川与东盟、南亚以及澳新等地区的经济联系,加快四川对外开放的步伐。”廖德川介绍,赤水河大桥预计2019年底建成通车,届时将有力地带动川黔两地红色旅游扶贫产业,为乌蒙连片山区深度扶贫工作的顺利推动注入强心剂。

新闻推荐

川黔大通道古习高速赤水河特大桥实施先导索过江 我市将再添一条南向出川大通道

8月12日上午10点10分,随着无人机从贵州岸243.5米高的塔顶飞至四川岸228.5米的主塔塔顶,标志着赤水河大桥正式由下部施工转...

古蔺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古蔺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