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最多跑一次”或“一次都不跑” 古蔺县贯彻落实“大学习、大调研、大落实”活动

川江都市报 2018-06-11 18:10 大字

呐喊村村民正在育苗

近段时间以来,古蔺县委将“大学习、大调研、大落实”活动作为当前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严格按照要求,全力推动实施。

古蔺县先后召开县委常委会、县委中心组学习(扩大)会、乡科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等,结合古蔺实际,在全县开展“思想大解放、问题大排查、工作大落实”活动。经过学习和调研,确定了营商环境建设、脱贫攻坚补短、“四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等13个方面的重点课题及排查事项,全县共排查出问题76类275个。

目前,古蔺县陆续召开县委常委(扩大)会议,听取13个课题专题调研情况报告,并针对排查问题逐一研究制定问题整改方案、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以扎扎实实的整改推动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李敏 川江都市报记者 杨敏 摄影报道

以整改推动服务提升

“现在变化很大,取票只要几分钟就搞定了。”5日上午,在古蔺县政务中心办理税务的邓娟说,以前开发票很麻烦,不仅要慢慢去申请,还得排队等待,开具发票至少要半个小时以上。现在带上身份证可以自助办理,马上取了就走。邓娟说,除了服务上比以前好很多,在流程上也简化了不少,以前窗口多,需要多个窗口来回跑,现在一次性就搞定。

古蔺县政务中心税务窗口首席代表陈晓红说,古蔺县国税、地税正在建设一个24小时的自助银税服务厅,让纳税服务“不打烊”;目前,已经在全县6个中心场镇设立了办税服务点,让边远纳税人可以就近办税。

据介绍,古蔺县高度重视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由县主要领导带队前往浙江常山县专题考察学习,并提出要“对标常山、做到一流”到总体要求。

据了解,古蔺县推动国地税纳税服务深度融合,切实优化古蔺税收营商环境,营造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优质服务。古蔺县国、地税部门将办税大厅进行整合,实现纳税人“进一家门,取一个号,到一个窗,办两家事”,切实提高了办税效率和服务水平,解决了纳税人办税“多头找、重复排”的问题;同时,积极开展“最多跑一次”和“全程网上办”事项改革,国地税共梳理出118项“最多跑一次”事项和97项“全程网上办”事项,形成事项清单。

目前,古蔺县政务中心设置八个综合窗口,分类采取“一窗受理、综合办理、一窗出件”模式运行,将以前老百姓要跑多个部门或多个窗口才能办成一件事变成只跑一个窗口就能办成一件事,并通过全程代办、预约办理、自助办理、快递送达等机制,真正实现“最多跑一次”或“一次都不跑”。

以调研指引发展方向

“猕猴桃长势很好,预计10月成熟,将为呐喊村集体带来2000万元的收入。”在东新镇呐喊村猕猴桃基地,东新镇党委书记严涛介绍道。

东新镇地处山区,多年以来,除了种养殖业,外出务工几乎成为当地村民唯一的经济来源。几年前,东新镇呐喊村猕猴桃基地还是一片荒山。严涛注意到,荒山上还生长着很多野生猕猴桃。“这里应该适宜猕猴桃生长,何不将大片荒山开垦种上猕猴桃呢?”

说干就干,严涛邀请古蔺县农业局经济作物专家一道,前往贵阳、成都、广元等地考察。经过详实的调查研究,最终确定将“贵长”“脆香”“脆玉”3个品种的猕猴桃引进东新,进行试种。

2015年,东新镇开垦种植了2000亩猕猴桃,并于2年后投产。由于这里日照充足、气候适宜、环境无污染,结出的猕猴桃酸甜适度,果酸味深厚,蕴含维生素丰富,一经上市便一抢而空。

紧接着,东新镇组织人员到多地进行市场调研,结合东新镇实际,确定了发展1.4万亩猕猴桃基地的目标。截至目前,东兴镇呐喊村、民主村、德华村、渔洞村猕猴桃种植面积扩展到7000亩,东新猕猴桃正向着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方向发展。

随着“三大活动”的贯彻落实,东新镇对产业发展进行了全面的排查、调研和考察。严涛表示,当前猕猴桃基地技术指导还没有跟上,有的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对技术的认知还不够,为此,专门邀请省农科院的博士到田间地头进行专业的指导。同时,东新猕猴桃产业形象距目标尚有一定差距,无论是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都需要进一步提升。“我们要将东新镇打造成为集休闲观光、水果采摘为一体的蔺乡旅游第一镇”对东新的发展,严涛充满信心。

新闻推荐

国家发改委基础产业司相关领导率队督导调研泸州市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改提升工作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刘强陪同

◎泸州日报记者朱虹本报讯昨日,按照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统一安排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基础产业司副司长刘德春率...

古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古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