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心念兹,芬芳在兹 追记心系扶贫的泸州市优秀共产党员余芬同志(上)
余芬生前工作照
■本报记者 罗森波 谢蕤
地处乌蒙山深处的古蔺县,告别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才两年多。而叙古高速公路太平段,从太平镇走马村十组贫困村民袁图先家不远的地方经过。
再过不久,袁图先就要搬到位于场镇的“古镇新区”聚居点,彻底摆脱“屋外大雨、屋内小雨”的日子。偶尔,这个花甲老人会来到家门口,望着远方发怔,嘴里嘟囔几句:“你说好的要来帮我搬新家,咋这回说话不算数了?”
袁图先念叨的人,是其帮扶责任人余芬。2017年12月24日,周日,余芬在为十组其他两位贫困户送电视机的途中,不幸发生车祸,献出了年仅45岁的生命。
2017年12月28日清晨,遗体告别。古蔺县城打破了往日的宁静,人们纷纷自发前往金兰大道、迎宾大道,戴着白花,神情悲痛。
“您不认识我,我却记住了您。”陌生人在街头举起黑白横幅,目送灵车离去,眼里噙着泪花。
“扶贫英雄余芬一路走好!”她生前的同事、亲人、朋友……哭到不能自已。古蔺人微信朋友圈中《余芬同志,一路走好!》《怀念古蔺扶贫好干部余芬》的哀悼文牵动人心……余芬,一个平凡的中年妇女,她人生的最后一场送别,却惊动了整个县城。
余芬,一名普普通通的扶贫干部,为何让这么多人难舍难分?
爱心
在为贫困户送电视机的路上不幸遇难
走马村村支书罗应强谈及此事,仍抑制不住自己的泪水:“吴仁芬第二天就满74岁,她想让老人过一个快乐的生日。”
山路弯弯,万壑千岩。乌蒙山深处,古蔺县,国贫县。
脱贫奔康,时代大考。如何提升贫困群众的“造血”能力?还得从“输血”开始。帮助生产、扶持生活,“百名书记带支部、千名干部包万户”的“百千万”帮扶行动,在蔺州大山里铺展开来。古蔺县文旅局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队员余芬,就是全县3470名机关帮扶干部中的一位。
余芬,古蔺县东新镇人;余芬,中国共产党党员。
东新镇曾是古蔺县地下党组织的发源地之一,革命老区、乌蒙山区、贫困地区“三区叠加”。吃苦耐劳,余芬从小有之。
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11岁的余芬失足跌入老水井,幸得有人相救。“当年的幸运获救警示着我:以后无论命运如何,都该珍惜生命并充满生活勇气,才对得起当年在水井边从阎王手中把我夺回来、给我第二次生命的‘无名英雄\’。”这是余芬所作的《温暖记忆》中的片段。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感恩,余芬一直都在做。
脱贫攻坚,念兹在兹,唯此为大。
2017年7月,在县城工作的余芬认下了几门“穷亲戚”。从此,她成为走马村十组周光文、周国民、周应海、袁图先、胡克勋、周国良6户贫困户家中的常客。古蔺县文旅局局长罗富华说,从那时起,余芬便有了两个家:周一至周五在县城,周末在村上。
从县城绕一圈再到走马村,近百里的路。下了高速公路,还需走一段土路才能去往村上。
处理好“两家”之事,余芬探索出“线上线下”工作法。她把这些“穷亲戚”一个个请进微信群。周一至周五,她就通过微信与贫困户商议致富之策;周末一有时间,她便来到走马村,与大家面对面讨论脱贫之路。“周应海好!关于你要来县中医院找我先生陈开政看病的事,请你带上身份证、医保卡和太平镇卫生院的转诊证明,就可以了……”这是2017年11月30日,余芬发在微信群里的信息。儿时的一场意外让周应海左脚落下病根,走路一瘸一拐。周日余芬带着身为骨科医生的丈夫去他家诊断后,又让他去医院复诊。现在,周应海已基本能像常人一样行走。(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吴娟“环路村就是我的大‘家\’,这里的村民就是我的亲人!”苏云海是古蔺县马蹄镇环路村第一书记。来到环路村,他...
古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古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