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村民当亲人 记古蔺县马蹄镇环路村第一书记苏云海

泸州日报 2018-05-24 10:01 大字

■本报记者 吴娟

“环路村就是我的大‘家\’,这里的村民就是我的亲人!”苏云海是古蔺县马蹄镇环路村第一书记。来到环路村,他就把这里当成了又一个家,把村民当成了他的亲人。

2015年7月,苏云海到环路村任职第一书记。为了帮助村民早日脱贫致富,苏云海牵头建起了一支能干事、能带头致富的青年队伍,实现了环路村的事环路人自己干。同时,他积极争取资金,改善落后的乡村面貌,发展循环农业产业,为村民脱贫致富打下坚实的基础。

脱贫路上,以“凤凰涅槃的决心”带队伍转观念

“感谢苏书记当年请我回乡创业,要不是他,现在我家还负债累累。如今我养殖的五黑乌骨鸡和鸡下的绿壳蛋供不应求。”提起苏云海,环路村创业青年侯蔺发自内心地感谢。通过发展养殖业,他不但把家里3万多元的欠款全部还清了,还买了新摩托车,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苏云海努力转变村民思想观念、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培养致富带头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改变基础设施落后状况,促进环路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7年初,苏云海根据村民侯蔺一家的实际情况,精准提出发展特色养殖业。在苏云海的劝说下,侯蔺结束了在外打工的日子,回家发展五黑乌骨鸡、绿壳蛋产业。在苏云海的帮扶下,侯蔺年销售土鸡超过2000只、鸡蛋5000枚,年净收入超过7万元。

像这样被动员回乡创业致富的环路村人,远不只侯蔺一人。近3年来,苏云海支持返乡创业人员43人,培养村级后备干部5人、致富能手和创业青年21人,锻造出一支完全由环路村人组成的精锐队伍。同时,通过制度创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环路村的事环路人自己干,在产业发展、项目工程等方面实现了最小投入、最大收益。

发展路上,以“一往无前的干劲”破难题解民忧

“村民的事就是大事。”苏云海在就任第一书记期间,把村民的事放在心头,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近3年来,关系到村民的大事或是矛盾纠纷,苏云海都公平、公正、公开地处理,并形成一套“白天干发展、傍晚调矛盾”的农村工作实用经验。

位于川黔交界处的环路村,地理位置偏远,贫困面大、程度深,基础设施落后。面对艰难状况,苏云海多方筹集资金,从2015年7月至今,共为环路村争取到泸州市金融系统捐赠资金500余万元,协调通村硬化、水利、金土地等项目13个,资金2600余万元,破除环路村基建困境;引进乌蒙山生态农业公司投资1000余万元,在高山地带发展茶叶综合产业;按“生态散种、统一肥药、统一标准”的理念,发展甜橙1400亩、核桃500亩、五月脆李子600亩等特色水果产业;带动村民发展中蜂蜂蜜、五黑一绿鸡、生态黑猪等养殖产业,以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发展为核心,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在他的努力下,贫困户人均年收入提高了2100元。

致富路上,以“大爱无私的奉献”受信任被挽留

“苏书记就是我的救命恩人。”贫困户杨国琴每次提起苏云海都感激不已。

2016年10月,杨国琴右腿突发急症,无法走路。苏云海知晓后,第一时间开车将她送往县医院诊治,诊断结果为急难骨病,需立即转诊治疗,否则有截肢风险。苏云海又马上开车送她到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在杨国琴面对3.5万余元的预付费用无力支付时,为了不耽误救治时间,苏云海先为其支付了手术费3万元,并帮忙联系医生。

期间,苏云海家人还为杨国琴购置住院用品、熬制牛骨汤助其康复。在苏云海及家人的悉心照顾下,杨国琴的病情康复良好。此后,苏云海还帮助她争取到大病救助、社会捐赠等医疗费近3万元。

每当村民需要、村上需要,苏云海总是慷慨解囊,垫资应对难关。最多时,他个人垫资6万多元,过年时自己却几乎身无分文。

苏云海的真心付出,赢得了村民的尊重和信任,在2017年7月他任期即将结束时,全体村民写下联名信挽留他。当时,苏云海的妻子正怀孕待产,然而,面对村民的殷切期望,苏云海自愿留任,顾全环路村这个大“家”。他说:“对于村民的挽留,我真的深感荣幸。未来,我会和可亲可爱的村民一起,全力把环路村建设成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兴旺、和谐文明的美丽新村。”

新闻推荐

龙马警方主动作为 追逃工作取得实效

◎杨元顺今年来,泸州市龙马潭区公安分局以“百日平安会战”“春雷”“夏安”等一系列专项行动为契机,聚焦主业,主动作为,狠抓...

古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古蔺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