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至10月,古蔺、叙永、合江等发生毒蕈中毒的风险较大 没见过没吃过?这蘑菇别往嘴里送!
◎ 川江都市报记者 周丽
本报讯 2日,泸州市疾控中心召开毒蕈(毒蘑菇)中毒专题风险评估。今年,泸州市存在毒蕈中毒事件发生的风险,5月至10月,古蔺、叙永、合江等山区或临近山区的乡镇,发生毒蕈中毒事件的风险较大。
近年来,泸州市(尤其是古蔺、叙永等盛产野生蕈的山区)毒蕈中毒高发,去年泸州市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共报告346例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其中毒蕈中毒143例,占全部报告病例的41.33%。全市除纳溪区、泸县无病例报告外,其他区县均有病例报告。毒蕈中毒的原因全部为误食,均为自行采集或集市购买后在家中自行烹饪后食用而引起中毒,所有中毒者中毒场所均为家中,无集体食堂和学校中毒事件发生。
泸州市疾控中心专家分析称,古蔺、叙永、合江、纳溪等地区尤其是山区和半山区盛产野生蕈,野生毒蕈种类繁多、形态特征复杂,与食用蕈难以辨别,当地居民缺乏毒蕈鉴别能力,误采误食引起中毒。由于所有毒蕈中毒事件均为居民自行采摘或购买后在家中烹饪食用,疾控机构在接到报告后,野生蕈基本已食用完毕,未能采集到野生蕈实物样品,难以确定导致中毒的主要毒蕈品种。
2015年起,泸州市有17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作为食源性疾病监测哨点。从今年起,泸州市25家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将全部作为哨点监测医院对所有接诊的食源性疾病病例进行网络信息报告。食源性疾病监测的敏感性将进一步增强,毒蕈中毒报告的事件数和病例数可能会进一步上升。
泸州市疾控中心建议,采取多种途径加大预防宣传力度,提高居民毒蕈识别和自我防护能力。加强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宣传教育,尤其应加大入村入户面对面和张贴、发放宣传画等宣传方式,普及食用野生蕈的安全知识;加强广大群众的自我保护能力,以图片形式教育广大村民不采食不认识或未吃过的野生蕈,不买卖不认识的新鲜野生蕈及野生蕈干品。
同时,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严禁农民贩卖野生菌,严禁销售点收购农民自行采摘的野生蕈,预防和减少野生毒蕈中毒事件的发生。食药监部门要针对单位、建筑工地等集体食堂定期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使其了解野生毒蕈中毒的危害,自觉地不购买、不加工野生蕈及其干品,避免此类中毒事件。加强食品药品监督和卫生机构间联防联控机制,加强毒蕈中毒事件的信息互通,提早预警。
各级疾控机构要提高中毒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提高食源性疾病监测的质量和水平。各级医疗机构尤其是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对毒蕈中毒医疗救治的培训力度,提高临床医生对毒蕈中毒诊疗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降低毒蕈中毒的病死率。
相关链接
蕈类又称蘑菇,属于真菌植物。毒蕈是指食后可引起中毒的蕈类,目前在我国已知有100种左右,其中毒性很强者的有10余种,如:褐鳞环柄菇、肉褐麟环柄菇、白毒伞(白帽菌)、毒伞(绿帽菌)、鳞柄白毒伞(毒鹅膏)、秋生盔孢伞(焦脚菌)、包脚黑褶伞、毒粉褶菌(土生红褶菇)、残托斑毒伞、鹿花菌、马鞍蕈等。
毒蘑菇所含毒素非常复杂,中毒表现多样,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精神兴奋、精神抑止、精神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日光性皮炎和肝、肾、心、脑等脏器损害,其中以脏器损害最为凶险,死亡率较高。
新闻推荐
黄晶在“法治进校园”活动中作宣讲——看青白江检察院如何打造平安校园徐琴本报记者曾晶菁文/图记者近日从成都市青白江区检察院了解到,为进一步强化青少年法制观念,加强对未成年人的保护,遏制...
古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古蔺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