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上叔叔伯伯 返乡种李子
8月9日,阮小平在釆摘脆红李。
□付久焱特约通讯员 金其云 文/图
“快来,这株李子不仅结得多,而且个头大……”8月8日,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双凤村八组的脆红李种植基地里,10多个客人一边摘脆红李一边说。双凤村八组村民、种植户阮小平指着一片脆红李向笔者介绍,两年前种的60亩脆红李今年已初挂果,除了少部分用于出售,其余的都免费让周边村民和客人品尝,让他们给自己打广告。
2013年,在外打工10多年的阮小平返乡试种脆红李,并带动在外打工的伯伯、叔叔、堂兄等10户阮姓人家返乡创业,连片发展脆红李基地600亩。今年,阮小平种下的部分脆红李开始试挂果,预计产量可达7500公斤。
打工六年 当上农场主
2002年,16岁的阮小平初中毕业后便随叔伯、姑丈远赴天津打工,在一个蔬菜种植公司从事蔬菜大棚管理工作,每月工资800元。由于管理的蔬菜大棚高产优质,第二年,老板便让他负责管两个大棚。此后,阮小平负责的蔬菜大棚数从两个增加到十几个,他的工资也逐渐涨到了每月4000多元。
“帮人种菜收入稳定,但不是我的理想。我有技术和经验,别人种菜都能赚钱,我为啥不自己当老板呢?”2008年,阮小平谢绝了老板的加薪挽留,辞掉工作,和妻子一起在渤海湾以5万元的年租金承包了6个蔬菜大棚。就这样,22岁的阮小平,摇身一变成为农场主。
返乡创业 发展脆红李
“小阮,你在外面打拼了10多年,学了技术还开了眼界,现在村里有土地规划项目,我想利用机会在山沟头发展经果作物,你回来吧……”2013年春节,阮小平回家料理父亲后事,双凤村支书蒋晓林找到他,谈起了村里的发展规划。看到村支书恳切的目光,阮小平决定返乡创业。
说干就干。当年3月,阮小平带着妻儿返乡,准备发展脆红李产业。
为了学习脆红李种植管理技术,阮小平先后到古蔺县脆红李基地学习三次,还到宜宾江安李合作社考察合作社运营模式。随后,他用将近3个月时间,花了3万多元,把60多亩荒山全部整理出来,又投资3万多元从古蔺县引种脆红李幼苗。
“在天津种蔬菜虽然苦,但每月好歹有1万多元收入,回来干了两三年,几乎全是投入。去年夏天雨水多,一下就死了200多株李树,损失了5000多元……”阮小平的妻子马祖宣对他放弃在外的稳定收入,回乡投资没有把握的种植业很不理解。对此,阮小平除了解释还是解释。
动员亲友 回乡种李子
“这山垭口很多都是阮姓自家人,何不邀请他们一起种脆红李呢?”看到家乡有不少闲置田地,阮小平有新打算。
“打工10多年,其实我一直都想回家发展,只是苦于找不到好的门路。脆红李是好项目,可以做到挣钱、顾家两不误。”阮小平的堂伯阮应清在外打工近20年,听说阮小平要回家种脆红李,他便带着家人返乡,并在阮小平的帮助下,在自家摞荒的土地上全部种上了脆红李。他还开垦了低产林自留山30亩,成片发展脆红李。
阮明均、阮明杰、阮明生、阮明刚都是阮小平的亲叔叔,他们长期在外面打工。在阮小平刚提出发展脆红李时,他们有的不赞成,有的观望。看到阮小平的脆红李有“钱途”时,四个叔叔都举家返乡种脆红李。“我们把家门口的几片土地都种上了李子,准备再搞点生态养殖,申报一个阮氏家庭农场。以后还要举办李花节和李子采摘节,让城里人来赏花采果、品尝土鸡土鸭,发展乡村旅游。”阮明杰对脆红李产业有明确的长远规划。
“看到他们干得火热,我也投资5000多元发展了10多亩脆红李,现在已经试挂果了,看来当初的选择没错。”在阮小平的帮助下,同村村民毛顶良也加入脆红李种植行列。目前,阮小平和家人,以及周边10多户村民连片发展了优质脆红李600亩。
政策扶持 带村民增收
“脆红李与其它李子不同,一人一次可以吃三四斤。”“我亲戚种的脆红李现在每斤卖3元多……”经过三年的努力,成片的脆红李让人们看到了增收希望。如今,当地村民经常聚在一起,讨论脆红李种植、销售等内容。
为了帮助阮小平等返乡创业村民发展壮大脆红李产业,双凤村“两委”积极联系省农科院和纳溪区农业局果技站的专家及技术人员,多次上门进行技术指导。当地还帮助阮小平成立了焉然脆红李专业合作社,通过 “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带领农户增收。“下一步,村上将争取退耕还林、经果林发展等项目补贴资金,完善通组公路及通讯设施,帮助村民致富。”村支书蒋晓林说。
“这片脆红李明年就可以大面积挂果,按目前的长势看,明年亩产达1000公斤没有问题,按6元/公斤的市场价计算,我的60亩脆红李预计可收入36万元,比在外打工强。”阮小平说,等脆红李全部进入盛产期,收入还可以增加至少四成。“过两年,我准备在李子园套种西瓜、黄连、石斛等作物,并在林下放养土鸡,联合种植户举办李花观赏节和生态脆红李体验采摘节,带动发展乡村旅游。”
相关链接>>>
小小空心李变身致富果
最近,家住贵州乌江边的果农黎乾国在四里八乡间出名了。前些天,他被评为“李子王”,县长给他颁的奖。
今年66岁的黎乾国,是贵州沿河土家族自治县沙子街道办事处甘溪沟村的空心李种植户。“栽了四五百株,最老的树有上百年。”夏日蝉鸣不断,一门心思种了几十年李子的黎乾国坐在堂屋,脸上挂满丰收的喜悦。
今年沿河县组织首届“李子王”评选,专门邀请了来自省农科院等单位的多位专家现场检测、试吃,对35个参赛样品测评打分,结果再次证明了沿河空心李 “人间仙果”“李中茅台”的品质。
有了好品质,当然不愁卖不起价,但这还只是一方面。记者得知,山区果子还搭上了网络众筹的“快车”,卖起了“情怀”。来到沙子街道上,两旁摆满了一篓篓新鲜的空心李。空心李合作社负责人田太平正和妻子在自家店内忙着分拣装箱。“我们和多家电商推广合作,将近一半要从网上走。”田太平说。
记者在手机上点开其中一家叫开始众筹的网站看到,一项名为 “小李子,其实很甜”的项目从6月21日发起,原本5000元的目标额,225人认筹金额将近27万元。
虽然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但果农从不愁销,品牌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近年来,沿河县加大了品牌保护。“沙子空心李”先后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农产品产地认证”“中国优质李金奖”“中国空心李之乡”等9项认可。
脱贫致富,一路有“李”。沙子街道办事处南庄村村主任黎勇介绍,如今村里几乎家家有果园,有些大户每年收入几十万元。春赏花、夏采果,一些村民还开起农家乐,空心李已经成为村民们的致富果。
据了解,沿河县目前已建成空心李基地7.35万亩,其中投产果园达4.8万亩,覆盖全县19.6万人。县长何支刚说,沿河县将进一步提升空心李的知名度,促进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 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妈妈车祸昏迷。宝贝并无异常。古蔺县王勇这两年一直在贵阳上班,8月24日,他开车送怀孕8个月的妻子回泸州途中发生车祸,妻子赖仕勤当场昏迷。在医院时,为了救妻子,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放弃孩...
古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古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