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预警 与山洪赛跑
扶登举通过预警平台远程监测雨情、水情。
全省自2014年陆续运行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以来,因山洪灾害导致的死亡失踪人数由2013年前年均150人降至2014年后不足30人
□甘静 本报记者 吴平 文/图
8月4日下午,古蔺县迎来一场短时大雨,持续时间虽然短,但是雨势较强,这种降雨容易引发山洪灾害。县防办副主任扶登举打开电脑上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密切关注着河道的水位流量以及水库的雨量和入库流量。“除了电脑,手机移动端也能看,走到哪都能掌握即时情况。”
这套被称为“天眼”的预警系统,对于古蔺县有着特殊的意义。
自然人为双重因山洪暴发威胁大
古蔺是典型的盆周山区县,海拔高差达1543米。境内21条小河,225条小溪,一遇降雨,汇流速度极快,容易引发山洪泥石流。
由于缺乏平坝区,蓄水工程短缺,为了生产生活方便,古蔺县绝大多数房屋都是沿河而建,每年汛期,全县会有3-4次较大强度的集中降雨,山洪易发区高达230多个点,群众生命财产转移避险任务艰巨。
太平街社区是赤水河与古蔺河交汇处,在全县地势最低。由于赤水河的集雨面远至贵州,有时即便古蔺不下雨,而上游下大雨,太平街也会河水暴涨。
“2010年7月有一次涨水特别快。当时还没摄像头,我们通过监测员汇报,才打电话问上游的茅台水文站,看洪峰过去多久了,如果还没到太平,就要紧急搬迁、疏散、封路。那次水高过公路2米多,封路到晚上8点。”扶登举介绍,以前雨情、流量、水位都掌握不到,只能靠经验去开展工作,较为被动。
“天眼”预警发指令赢得时间把险避
8月3日,气象预报古蔺县有一场降雨。扶登举拿出手机,点开气象云层图,发现桂花乡确实在暴雨区。下午4点半左右,县防汛办的山洪监测预警系统页面上发出了准备安全转移的指令。
桂花乡新市村村支书胡子洪迅速通知地势低洼的住户,做好转移准备。20多分钟后,雨势变弱停止。直至晚上10点,县防汛办通过手机软件确认当地上空已无降雨云层,水位也无上涨迹象,警报才解除。
这样的“预警-转移-解除预警”流程,在今年汛期已实施多次。“6·18”洪灾中,古蔺最高降水量达153.8毫米,山体滑坡、泥石流频发,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农作物及民房严重受灾。由于11个简易监测雨量站预警及时,成功转移受困群众92户361人,没有人员伤亡。
能够做到这些,要归功于古蔺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建设。
截至去年,古蔺县建成简易监测雨量站有192个,自动监测雨量站7处,自动监测水位站10处,自动监测雨量水位站6处,自动监测视频站6处,简易监测雨量站和广播站84处。
通过上述设备,可以即时掌握重点观测区的重要水文数据,估测未来几小时的水情变化,再结合当地的住户分布等资料,研判是否转移、几时转移,为提前避险安置赢得了宝贵时间。
关键时刻能预警日常维护要保障
据省防汛办数据显示,四川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从2014年开始陆续投入运行,累计投入22亿元,建成5500个自动监测站、22000个简易监测站、3万套预警设备,截至目前,累计发出2万次预警信息、短信160多万条、转移91万人次。2013年以前,山洪灾害导致的死亡失踪人数,年均150人,2014年之后,这一数字降到不足30人。
但是,工程建成后如何确保长期发挥作用,系统的运行维护是一项长远工作。
扶登举说:“尤其放置野外的设备,例如雨量筒,落入树叶等杂物,就测报不准确,功能形同虚设了。维护和巡检要到位,只有支付一定报酬,人员才好落实。”
对此,古蔺县财政每年拿出40万元,支付每名监测员每年800元的劳务费。利用这笔资金,县水务局与四川融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运行维护和技术支持服务合同,公司汛期派技术员驻守在县水务局;截至目前,通过双方合作,已更换了两个运行不正常的水位站的远程测控终端。
当前,按照国家规定,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维护费用由地方财政负责。对于四川88个贫困县,这笔费用不是个小数目。为了避免重建轻管,造成设备投入高而使用寿命缩减,急需探索运行维护费用的筹措机制,如此,“天眼”才不会蒙尘,预警系统才能在防汛抢险中有效发挥作用。
新闻推荐
新华社成都2月2日电(记者黄毅)记者2日从四川省安监局获悉,1日下午发生的四川古蔺大客车翻车事故中,4名伤员入院后因抢救无效死亡,至此事故遇难人数增至11人。1日17时30分左右,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畅通运输有...
古蔺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古蔺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