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政府放手 村民接手自家路自家修 看得明算得清

四川日报 2015-12-17 08:55 大字

本报讯 (记者 罗之飏)12月14日下午,古蔺镇三道水村的生产便道通了,村民胡克昌十分高兴:“今后自家四亩多地种的李子,只要20多分钟就可以运到县城售卖。”

将通村毛坯路硬化并建设成生产便道,古蔺县古蔺镇2009年就已开始。对于胡克昌这样的村民来说,不同的是,如今这件事与自己的关系“更紧密了一步”。“过去路面硬化工程实施到哪里,老百姓的不满意就延伸到哪里。”提起之前通村公路硬化工程实施模式,古蔺镇镇长许学清说,之前实施路面硬化,全都由政府牵头,经立项、设计、预算、评审、招标、公示等环节,耗时起码在一个月以上,长则3个月。“最头痛的是老百姓还不认可。”

由于全由政府“大包干”,再加上不少中标公司将施工层层转包分包,部分施工监理方形同虚设,导致一些通村公路硬化成了“豆腐渣”工程。此外,立项招标建设模式高昂的成本,也让原本属于民生工程的通村公路硬化,成了压在县、镇两级政府身上沉重的担子。“深受其苦”的古蔺镇政府开始求变。去年3月古蔺镇召开群众工作会,收集社情民意,通村公路硬化建设成了村民意见最大的项目。

经过镇政府、镇人大、镇政协讨论,新方案很快拿了出来:由政府出资进行材料采购,群众筹劳进行建设,职能部门进行全程监管,并根据不同等级的路面硬化给予金额不等的建设补贴。

以三道水村新完工宽4.5米、厚18厘米、3.6公里长水泥路硬化为例,政府按每公里23万元的标准用于补助从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采购水泥砂石材料和发放技工工资及租用机具,建设除机械操作均由村民出力,职能部门成立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监督组,负责工程质量监督、竣工验收等工作。

镇政府卸下了“担子”,通村公路硬化工程施工单位也由过去村民不熟悉的“某施工队”,变成了大家熟知的“三道水村村民委员会”。自家修自家路,看得明,算得清,矛盾少了,积极性高了,三道水村3.6公里长的路面硬化只用了3个月就完成,镇财政补助材料款只花了82.8万元,比过去通过立项招标找施工队节省了一半多建设成本。

“过去5年搞的路面硬化工程加起来只有30公里,去年9月采用新模式到现在一年多点时间,硬化里程就有将近70公里。”许学清很是感慨。除了将该模式“依葫芦画瓢”用于通村公路周边生产便道建设,有了自主权后的村民还愿意自掏腰包提高通村公路的档次。

新闻推荐

全面实行立案登记 13分钟破解立案难

按照中央和最高法院推行立案登记制改革的部署,泸州市两级法院全面启动立案登记制。5月4日、5日两天,古蔺县法院共计当场立案17件,其中首件案件仅耗时13分钟,其余案件均控制在20分钟左右。高效便捷的...

古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古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