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千亩黄花,种还是不种?

四川日报 2014-06-18 12:55 大字

政府出资大力推广,村民却不领情,古蔺丹桂镇——

□本报记者 阮长安 文/图

政府花钱免费提供给村民黄花种苗,村民却不愿意种,任凭种苗烂在路边;已经种下的黄花菜,村民嫌“费时费力不挣钱”,也铲除改种玉米。近日,有网友在四川日报网“问政四川”栏目留言,同时给本报民情热线打来电话称:古蔺县丹桂镇金华村的千亩黄花工程效果很差,“国家花那么多钱的扶贫工程,如果就这么不了了之,很让人心痛。”

村民反映的情况是否属实?为何扶贫工程群众却不“买账”?本报记者进行了实地调查。

调查:发展黄花产业,政府很积极,群众不“买账”

6月初,记者来到位于赤水河畔的泸州市古蔺县丹桂镇金华村,该村村支书唐华确认网友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他说,2013年春节前后,镇政府从湖南拉来两集装箱黄花种苗后,就是由他组织农用车辆从镇上拉回村里。“我当时拿着大喇叭喊村民来背苗子回去种,但很多之前承诺要种的村民都不来了。”

唐华说,两集装箱的种苗原本可种黄花600亩,但被村民背走的不到一半;种到地里并妥善管理的,不足100亩。

四川是黄花的重要产区。但记者在丹桂镇调查发现,当地此前并无黄花种植历史,其试种推广起源于2009年。

丹桂镇人大副主席陈伟亲历了当地黄花产业从无到有的推广过程,他告诉记者,2009年,镇领导班子带领镇干部、农技站、村民代表等20多人,陆续考察了贵州仁怀、四川渠县、湖南祁东县几个黄花种植区后,认为这个产业适合丹桂镇,经济效益不错,便决定推广。

陈伟说,当年,镇上动用自有资金20多万元,从湖南祁东县引入黄花种苗,在洗马村、金华村、金龙村、现龙村等小规模试种了600亩。为提高老百姓的积极性,镇上承诺,凡是当年栽种黄花的农户,每亩由镇财政补贴10元钱。

此后,建设“千亩黄花工程”连续几年列入丹桂镇党政干部任期目标。2011年12月,在前期试种的基础上,丹桂镇在洗马村推广1000亩黄花。2012年12月底,丹桂镇准备在金华村建设千亩黄花工程。由于此前已经意识到“村民引种可能不太积极”,这次拉回的种苗只供应600亩,并且没有动用“项目扶贫资金”,而是以政府垫资的方式运作。今年,丹桂镇“完成3000亩的黄花种植面积”仍写入了镇党政班子任期工作目标。

僵局:种与不种都为难

镇上积极推广黄花工程,村民却并不买账。究其原因,村民们认为黄花种植“费时费力,还不挣钱”。

丹桂镇党委书记谢春方说,黄花的种植并不复杂,但开花季节劳动强度大,“每天要大清早到地里,手工摘下将开未开的花蕾,中午背回家里晒干”。

丹桂镇镇长王毅说,由于当地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一到黄花开花季节村民就为采摘发愁。虽然也有黄花大户会请人摘花,但每斤1元钱的人工采摘费用没有吸引力。“手再快,一个早上只能摘个五六十斤,而河对面贵州茅台镇零工工价达到150元一天。”

洗马村3组村民王成(化名)曾在2009年种了2亩多地黄花,3年后开始有效益,每年能有3000多元。“但摘花季节家里劳力不够,老人孩子齐上阵还是摘不赢。”经过权衡,王成在今年春季铲除黄花改种了玉米。“单从种植效益看,种玉米一亩地能收七八百元,只相当于种黄花的一半,但春种夏收,省时省力,有空闲还可以去茅台镇打工,一个月也能挣个三四千。”

该镇最大的黄花种植户,现龙村的李焕新也因劳力缺乏、销路不好等原因,将之前100多亩黄花减少到目前的50来亩。

如今,该镇几乎所有的黄花种植村都出现了村民弃种黄花的情况。

令镇政府头痛的,还有经济上的压力。

据介绍,丹桂出产的黄花主要由当地的黄花专业合作社负责收购,再销往湖南祁东。但由于品质等原因,当地黄花在湖南卖出的价格并不高,好的干花卖价与收购价持平,差的比收购价格还低三四元,中间的差价只能政府兜底。“去年一年,丹桂镇黄花专业合作社一共收了2万多斤干花,政府垫资20多万元。卖到湖南祁东后,一共赔了5万多元。”王毅说,2011年开始大规模引种的黄花进入盛产期,丹桂镇黄花收购的压力更大;而祁东当地的黄花市场由于销售不畅,价格可能还会降低,“今年如果还参照去年的收购方式和政策,政府在黄花收购方面的亏损额会更大。”

既然“千亩黄花工程”村民不买账,那能否就此终止,另寻项目?

一名不愿具名的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黄花工程是前几年镇上推广的扶贫工程,也列入了县上的扶贫项目,这个项目如果做得好,就可以得到项目资金的支持。

出路:三剂“药方”能否解开黄花难题?

记者了解到,丹桂镇提出打造特色农业小镇,黄花和烤烟、高粱、畜牧并列为四大支柱产业。其它三个产业发展都很顺利,唯独黄花产业的发展步入僵局,进退维谷。

如何打破“黄花工程”僵局?针对村民反映人手不足、比较效益不高的问题,丹桂镇负责人认为,这正是制约黄花产业进一步做大的关键。解决办法还是要靠创建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种植黄花的比较效益,这样农民自然就有了积极性,采摘期人手不足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稳定种植面积、创建自己的品牌、引入深加工技术和设备——这是丹桂镇给本地黄花产业开出的三剂“药方”。

谢春方和王毅在接受采访时都表示,当前应该保持政策的连贯性,稳定已有的种植面积,同时更深入地调研,要和更多群众坐在一起摆谈,“黄花工程到底搞不搞、怎么搞,都要再听听群众的意见。”

同时,丹桂镇正在积极申报黄花QS认证(食品生产许可证),并着手创建“丹桂黄花”品牌。王毅说:“只有拿到这些,我们的黄花才能摆脱向祁东输送原材料的尴尬局面,才有机会进入农贸市场和超市,产生更多的效益。”

黄花采摘后要及时晒干,否则不易保存,且品质会大幅下降。目前在晒干和烘干环节,全国各地还基本处于“靠天吃饭”的原始阶段。谢春方说,他们考虑,下一阶段,丹桂黄花产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深加工技术和设备,引入成型、性价比高的烘干设备,提升黄花产品等级,引入有影响力的公司,为今后的产业突围创造条件。

新闻推荐

“这样的检务公开,我们信服”

古蔺县检察院网上晒法律文书,办案流程全公开,群众说——本报讯(周超文记者孔芒)“法律文书网上晒、办案流程全公开、办理结果受监督……”7月16日,在古蔺县举行的“检察开放日”上,为应邀前来参加开放...

古蔺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古蔺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