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旱40天 古蔺战高“烤”
持续的高温伏旱,一场保民生、保秋收的抗旱“攻坚战”打响——
“38℃ ……40℃,42.6℃”,泸州古蔺持续高温伏旱,40天被烈日肆意炙烤。
“先生活、后生产,先保人、后保畜。”“任何时候,党和政府就是我们的保障。”
全县抗旱提水45万余方,浇灌耕地1.5万亩次,解决了8.3万余人饮水困难。
□罗森波 杨楚群 本报记者 孔芒 文/图
8月5日,古蔺县应急办主任黄钺看着一组组因干旱受灾的数据,心急火燎,“损失重啊。”
在他的办公室里,黑色沙发上的小枕头早已“汗淋淋”的。高温旱情出现后,黄钺把办公室当成了卧室,从6月26日到现在,一待就是40天。
6月26日以来,古蔺出现了持续长达一个多月的高温伏旱天气,太平镇、二郎镇最高气温值更是一度飙到42.6℃,成为泸州高“烤”之冠。
灾情就是命令。一场保民生、保秋收、保稳定的抗旱“攻坚战”在古蔺打响。
持续40天高温 降水量偏少七成
气象局资料显示,从6月26日到现在,古蔺县降水量49.7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少72%;蒸发量288.6毫米,较历年同期偏多40%,同期蒸发量为降水量的5.8倍。“先生活、后生产,先保人、后保畜”——40天来,这是古蔺县应急办下发最多的一道命令。“马上开赴古蔺。”泸州市政府增援古蔺抗旱命令下达市消防支队。“这次抽调江阳区大队、龙马潭区大队、纳溪区大队和古蔺县大队等单位人员和车辆组成抗旱救灾突击队,奔赴古蔺县开展抗旱救灾。”泸州市消防支队作战指挥中心主任李伟才告诉记者,8台车频繁深入偏远村寨送水。
同时,古蔺县气象局已开展了22炮次16箭次的高炮、火箭联合增雨作业。
截至8月3日,古蔺县已投入抗旱救灾资金1600多万元,动员14.2万人参与抗旱,投入抗旱设备3112台套、运水车4320台次,抗旱提水45万余方,浇灌耕地1.5万亩次,解决了8.3万余人的饮水困难。
建成提灌站 不愁没有水喝
“现在提灌站建成了,我们不愁没有水喝。”8月3日,古蔺县石屏乡印合村五社村民徐学会看着水龙头里流出的水这样说,“任何时候,党和政府都是我们的保障。”
自2011年起,石屏乡根据自身“十年九旱”的实际,未雨绸缪,先后向上争取资金1400多万元,在长龙村、印合村实施“千池百凼”工程,兴建两座供水站、一座提灌站、多个蓄水池,建成水窖700余口,为1.5万余名常旱群众撑起“生命之源”。往年旱灾严重的长龙村、印合村今年没出现一例人畜饮水困难。
“现在是一户一窖,村里688户饮水困难群众都能喝上水了。”石屏乡长龙村支部书记宋弟昭不亦乐乎:每个水窖容积12方,高3米,“之前我们得去鱼化河背水,要走1公里。”长龙村6社村民侯正满脸笑容。
“全村1826口水池都是2011年政府兴建的,现在我们一户一池,没有任何饮水困难。”8月3日,二郎镇清水村二组村民甘小红指着家中水池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次能‘幸免于难\’,全靠先见之明。”
各种队伍冲在抗旱前线
一阵车笛声后,接着就是拉长了的嗓门“水来了、水来了……”拉水、送水,再拉水、再送水,每天早、晚各一次。这是丹桂镇仙寺村一组组长张先润这半个多月来的生活写照。
村里的水源拉完了,就到邻村拉水,坑坑洼洼的道路,一次800斤,一天来回四次,每次仅供应9户。在义务送水的同时,他组织了一支“抗旱先锋队”深入高山林地找寻水源;并动员了70余名群众疏通水渠、安装水管。
由在大村工作、生活的年轻人组成的“微尘”志愿队开进旱区。“今天我们要去距离大村场镇15公里外的新场村送水,为了节约时间、成本以及确保水质,要尽可能地将送水车开到离缺水地区最近的饮用水源地取水。”在大村镇政府门口的停车场里,记者见到了正在检修送水车的“微尘”志愿队队员王明林和刘欢,缺水的地方都是碎石路,路况复杂,很难行走,抓紧时间一天能送两车水,一个上午只能送一个地方。目前,“微尘”帮助重点缺水村组60余户农户200余人解决了饮水困难。
县委编办的党员干部们来到“挂包帮”联系村太平镇城伍村,为困难群众送去慰问金,并出资维修村里唯一的安全饮水工程。“全村有600多人用这里的水,有了新水泵、新水管,4天即可维修完成。”城伍村支书魏和平信心满怀。据了解,全县有26个工作队深入乡镇,督促指导开展抗旱救灾工作。
相关链接
古蔺为何干旱
古蔺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地形地貌对降水量的变化影响很大。古蔺西北部的黄荆老林沿线山地挡住了西北冷空气南下入蔺。在其东南部区域,云贵高原凭借其天堑挡住了海洋上空形成的暖湿气流入蔺。
“地形是造成古蔺十年九旱的主要原因,其对古蔺的降水变化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一般情况下,黄荆老林沿线山地以北年降水量都是大雨或等于1000毫米,而以南,特别是太平镇、二郎镇一带,年降水量却是小于或等于500毫米。”古蔺县气象局局长王小涛告诉记者,古蔺县地处赤水河干热河谷地带,这种区位因素严重影响了水汽的输送,并且境内地表多为砂石土和砂岩,蓄水能力差,无法在上空形成聚集性水汽。
“天气系统是一个很庞大的气流运转系统,而且古蔺县植被茂盛,干旱的人为原因实则是微不足道。”王小涛再次讲解。
新闻推荐
泸州“2·1”事故致11人死亡,达州“9·15”事故致21人死亡,详细调查报告公布——核心提示四川省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占全省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的80%左右。平均每天四川省有7人死于交通事故。泸州“...
古蔺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古蔺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