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圆桌破解资金难题农村安居圆梦主持人本报记者陈松
[民生·圆桌 ]
破解资金难题农村安居圆梦
主持人本报记者 陈松嘉 宾广安市惠民办副主任 唐渊仁寿县水利局副局长 梁建彪古蔺县大寨乡富民村村民 赖双琴
记者:四川省在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上做了哪些努力?
唐渊:“居有其屋、居有所安”是人民群众之急盼,“百姓安居工程”被省委、省政府连续多年列为重大民生工程之一,其中,解决农村居民住房安全问题被排在 “百姓安居工程”首位。近年来,四川省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今年,在百姓安居工程上计划投入资金306.5亿元。从省上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本着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百姓安居工程作为一项光荣的政治任务,全省各地农村居民居住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记者:在政府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过程中,农村居民有何感受?
赖双琴:没有政府实施的“农村茅草屋改造”工程,我家根本不可能住上楼房。2010年,县上“消茅工程”实施到我们村,我申请了6000元的工程补助款,同时镇上、村上又协调落实建房地基,我找亲戚借点钱,把一楼一底的新房子修了起来。听乡干部说,我们古蔺县通过5年努力,改造了9700多户农村茅草房,4万户农村特困群众住进了新房,我真实感受到党和政府在为我们百姓办实事、办好事。
记者:实施安居工程取得了那些经验?难点又该如何解决?
梁建彪:实施农村居民安居工程,要有统筹部署、协调推进的创新理念。我们把城区饮水主管线与各乡镇现有供水站联网,将黑龙滩优质水送到农村千家万户,在饮水安全上实现了城乡统筹。最大难点是资金制约。如在仁寿实施全域安全饮水工程,总投资要达到10.6亿元,缺口达数亿元。怎么解决?一定要有创新性思维,我们建立相关基金进行融资,通过银行贷款4.9亿元,基本解决了资金问题。受益群众的支持也非常关键,采取政府补助一点,群众投入一点,社会捐赠一点,对口联系单位支援一点等多渠道,逐步解决了资金缺口问题。
爽
水利村用上自来水
幸福镜头:
上百栋独栋别墅式的农家,掩映在葱茏中,组成一道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靓丽风景。
幸福感言:
“同过去住的地方相比,简直天壤之别。”
[民生·见证 ]
□本报记者 陈松
为了买灯具,年近六旬的刘志斌这几天跑了几趟县城。“马上要翻年咯,想把家里再美化一下。”10月26日,记者在仁寿县大化镇水利村见到村民刘志斌时,他脸上堆满笑容。
记者放眼望去,由近至远上百栋独栋别墅式的农家,掩映在葱茏中,共同组成一道新农村建设综合体的靓丽风景。
走进刘志斌两层楼的家,贴有瓷砖的厨房敞亮整洁,天燃气炉灶对面放着一台冰箱,墙上热水器管道直通旁边的浴室。“与过去住的地方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刘志斌说,两年前,自己与两个儿子挤在离公路2公里的旧房里,喝水靠挑、煮饭用柴。受“5·12”汶川特大地震影响,他家20年前修的老房子受损,加固后还是属于D级危房。“我一直想重新建新房,但缺钱。”
2011年初,县上决定在水利村搞新农村建设,重点是进行危房改造。刘志斌算了一笔账,自己花20来万,就可以拥有三套总居住面积共600平方米的新房,正好儿子们也每家一套,“修同样面积的房子,至少要花50万以上。干得!”
2011年9月下旬,通过抓阄的方式,水利村每户都分到新房。低保户韩秋英进门后,急不可耐地打开水龙头,干净清澈的自来水一喷而出。而过去,水利村村民生活都用地下井水和堰塘水,水质不仅不好,卫生也不达标,但就这样还不够用。
为了让包括水利村村民在内的城乡群众喝上自来水,仁寿县花巨资从黑龙潭水库引水,水利村成为最先受益的村社之一。“现在,水利村的自来水水质、水价与县城一样。”大化镇党委副书记张勇如是说。
在居住等生活条件得到改善的同时,水利村农业产业也得到发展。目前,村里发展生猪集约化经营,年出栏2万头生猪。同时,建立300亩高档水产养殖基地。水利村村支书曹国生说,去年水利村农民人均纯收入8800元,今年预计可以超过1万元,村民的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新闻推荐
2月24日,坐在轮椅上的王师傅在家人陪伴下,在新入住的凤凰城小区里散心。王师傅一家是古蔺县的低收入困难家庭,凤凰城是该县新落成的一个保障性住房小区。2011年至2012年,古蔺县在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
古蔺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古蔺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