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舟的致富“牛”路子

陇南日报 2021-11-23 00:58 大字

本报记者 海秀芳 见习记者 包 晗

巡诊、清洁、喂食……近日,晨曦初照,记者来到位于西和县兴隆镇下川村的成舟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陈小舟和工人们穿梭在牛舍间,忙个不停,一头头牛儿“哞哞”地叫着,个个膘肥体壮……

“我们现在有5个牛棚,共有良种繁育牛、育肥牛和牛犊280多头,其中优质奶牛40多头。”陈小舟停下手里的活介绍道。

陈小舟2009年之前一直从事货物运输工作,同年10月,和朋友协商决定创办合作社。

“合作社起初以养猪为主,但几年下来,合作社效益一直不理想。”陈小舟回忆说。

“养猪不成,咱可以养牛!”

2014年,陈小舟和朋友商量决定,放弃养猪改养牛,自此,陈小舟开启了养牛致富之路。

“养牛是个技术活儿,好在政府支持力度大,给我们组织各种培训学习,现在我们合作社的牛都是自繁自养,工人都是技术工。”谈及养牛的过程,陈小舟满脸自豪,而合作社养牛的数量也从开始的30多头,发展到现在的280多头,数量还在增加。

近年来,活牛及牛肉价格持续上涨,为牛产业添了一把“火”,许多客户都是上门收购。今年,合作社仅肉牛销售收入就达200万元。

陈小舟还告诉记者,目前,合作社采用“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周边8个村子230户群众,并通过建立“土地流转+就近就业”的带贫开发长效机制,流转农户土地630多亩用于牛舍和饲料种植,吸收长期务工人员10多人。(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保持高昂的姿态

清洁工人坚守防疫一线,为市民提供健康环境。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盛学卿快递小哥为“宅”家市民提供生活便利。新甘肃·甘...

西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西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