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年被送养千里之外亲情难断 40多年后求助公益寻亲网家人团聚 山东“挑麦”辗转回娘家: 岁月变迁难以风干思乡的泪水
挑麦一家和姑姑、姐姐一家以及志愿者合影。
自幼父母双亡后,尚未成人的兄妹4人为生计所迫被不同人家收养,在牵挂和思念中踏上了各自不同的人生之路。二姑娘“挑麦”几经波折流落至山东济宁,长大成人后,与养父母的儿子成了家。随着时间的推移,“水库”“大山”“土炕”等这些童年印记在她的大脑里愈来愈清晰,寻亲的念头也越来越强烈。今年2月,懂事的儿媳读懂了婆婆不经意间落寞的眼神,便发寻亲帖至宝贝回家公益网站寻求帮助。在志愿者的不懈努力下,于今年8月幸运找到与“挑麦”分开40多年的家人。8月22日,“挑麦”在丈夫和儿子的陪护下,驾车千余公里抵达天水。8月24日一早,宝贝回家甘肃志愿者一行十余人和记者一道,陪着“挑麦”回到礼县阔别已久的家,圆了她多年以来难以割舍的寻亲梦。
1夫陪子护 “挑麦”回乡鬓白音改
8月24日早上8时许,在天水汽车西站对面一家宾馆里,兰州晨报记者见到了前一天晚上风尘仆仆驱车从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赶至天水的“挑麦”和丈夫王先生及其儿子。
眼前的“挑麦”年过五旬,一头短发,个头瘦小,和人打招呼时操着一口山东方言。再过几个小时就能回到多年以来念念不忘的娘家,她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时不时地双手掩面,泪水如同开阀的水龙头流个不停,抽泣声不断。
丈夫王先生说,“挑麦”当年被第一位养父送至他家时尚且年幼,刚开始几年,养父那边还偶尔寄来“甘肃西和”的书信,后来就慢慢地断了联系。在之后的十余年间,父母待她如亲闺女一般。到了婚嫁年龄,他和“挑麦”在老人和四邻八乡亲友的主持和见证下成了家,婚后育有一子。目前,儿子也已成家且有了自己的孩子,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其乐融融。
看着眼前憨厚老实的丈夫,“挑麦”不无感激地说,这次能寻到娘家亲人,离不开家人的支持。正在孕期的儿媳更是尽可能地从婆婆有限的记忆里寻找有用的线索,提供给宝贝回家公益寻亲网,这才有了这次返乡之行。
当天上午9时,宝贝回家甘肃志愿者一行10余人陪着“挑麦”一家朝陇南出发,经过近4个小时的车程,来到礼县白关乡上河村。此地是寻亲人出生的地方。
2发帖寻亲 童年记忆支离破碎
在“挑麦”的记忆里,自己具体是哪里人,哪一年出生,她一概不知。只记得她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一个妹妹,养父来信时的地址“甘肃西和”以及家门前的一条河、附近的水库、高山和家里睡炕等有限信息。
她说,有一个场景她一直记忆犹新。小时候的一天,病重的妈妈睡在土炕边上,有人帮着喂面条时妈妈直摇头无法下咽。之后,她被人领到了邻居家,妈妈怎么去世的,身后事咋操办的她都没有一丝印象。过了一年,爸爸又开始吐血,时间不长也抛下他们走了。
父母相继离世后,他们兄妹四人被不同人家收养,从此少了联系。在她的记忆中,她被送出送进3次。第一次,她被送到姑姑家。后来,她被西和县一户贾姓人家收养。几年后,她又被养父领至山东到了现在的家庭,生活至今。
到达山东后,“挑麦”终于结束饥一餐饱一餐的日子,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然而,在她的内心深处,时隐时现的残缺记忆总会把她拉回过去。也许是故土难离、亲情难断的缘故,即使小时候的生活是多么的不堪,却总是会在梦里重现。哥哥、姐姐、妹妹身在何处?日子过得怎么样?这些问题总是萦绕眼前挥之不去。
今年年初,儿媳在了解婆婆的心意后,便在宝贝回家公益寻亲网上发了“大约1968年出生,约1973年流落至陇南市西和县,后又流落至山东济宁市的挑麦寻家”的帖子。同年4月25日,宝贝回家寻家工作组的志愿者“淡雅宁静”接了这个寻亲案例并在网站上发出相关案例帖。
3半年排摸 DNA求证“挑麦”正是巧梅
帖子发出后,志愿者“风的传说”根据帖子信息搜到了西和县附近的水库,并把搜到的信息跟在了帖子后面。“挑麦”的记忆中有明显的“甘肃西和”“水库”等细节,于是“淡雅宁静”带着帖子求助了甘肃志愿者“淡泊”。
“淡泊”接到求助后,把帖子转到甘肃群,甘肃志愿者围绕“甘肃省西和县”“水库”“黄黄的河”等线索进行讨论。初步确认,认为西和黄江水库周边杨家邦上、宋坝村、庙台上等地高度疑似区域后,“淡泊”迅速协调志愿者“快乐音符”“陇静”“景阳”“阿索”“阿飞”等于7月7日实地走访,遗憾未果。
得知“挑麦”第一任养父姓贾,家在西和县西峪乡某村时,寻访志愿者迅速调整走访思路,直接到第一任养父母家进行打听。第一任养父母的儿子告诉志愿者,“挑麦”是父亲在陇南市礼县太塘村领回来的。当年由于挑麦父母双亡,她的哥哥在距离养父家不远的晚霞湖水库边当了上门女婿,其他姐妹三人都由各地好心人领养。而他家领养回来的就是老三“挑麦”,被父亲领回来后取名贾喜清。喜清在家中生活了几年后,不知什么原因父亲又把她送去了山东,自从父亲去世就慢慢地没了联系。
7月13日,“淡泊”一行四人一大早驱车再次来到“挑麦”西和县的养母家,见到了年迈的养母。据养母讲,当年“挑麦”的父母去世后,“挑麦”的姐姐和妹妹被附近的好心人收养。而“挑麦”则由她和丈夫领养。几年后,因自家日子过得艰难,“挑麦”就被送去山东了。随后,“淡泊”、“阿索”、“小美”、“景阳”驱车来到礼县太塘村。最终了解到,当年,为了能让“挑麦”兄妹4人活下去,叔叔把“挑麦”几人分别送了人。
最后,根据叔叔提供的大姐冬梅的地址,志愿者来到冬梅家。后经网站协调做DNA比对,8月7日,好消息传来,冬梅和“挑麦”DNA比对成功,“挑麦”就是冬梅离别40多年的妹妹巧梅。
4姐妹团圆 此生能重逢来日无遗憾
二叔家现在居住的礼县白关乡上河村,也是“挑麦”出生的地方。8月25日中午,当寻亲人一行来到村口时,早已在此等候的二叔急步上前,与同样半跑前来的“挑麦”紧紧抱在一起,震耳的鞭炮声和久别重逢后抑制不住的哭泣声夹杂在一起,久久未停。
从村口往家走的一小段路上,“挑麦”四下环顾村容村貌,感觉眼前的一切都变了,房子新了、路宽了,记忆里的模样不见了。二叔家里,新盖的瓦房白瓷砖贴面,屋内摆设新颖时尚。之后又来到与之相隔不远的大姐冬梅家,居住环境同样大变了模样,连院子里都铺上了地砖,家里家外收拾得干净整洁。
“挑麦”的叔叔说:当年自己的哥嫂去世后,留下了四个孩子,由于家庭拮据自己也无力抚养,便把四个孩子分别送到了不同的家庭抚养,“挑麦”的大哥王平娃在西和晚霞湖水库边上的一户人家做了上门女婿,大姐王冬梅和二妹王巧梅(挑麦)送给了自己的妹妹抚养,三妹王耀兰送在了同村,现已举家迁往新疆。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在王冬梅家,姐妹俩一见面就抱头痛哭。据冬梅讲,父母去世后,当年自己和妹妹都是叔叔送给姑姑抚养的,由于姑姑家生活条件不好,无法养活太多的孩子,于是姑姑又托人把巧梅送到了西和养父母家,希望她能吃一口饱饭。
见到日夜思念的亲人,“挑麦”积压已久的心病瞬间去除,在家人联系下,“挑麦”和远在新疆的小妹进行了视频连线。遗憾的是,大哥已去世。
“挑麦”说,现在根寻着了,亲也认了,此生再无遗憾,儿媳预产期也临近了,她在娘家呆几天后马上就要回去了。她和家人十分感谢宝贝回家甘肃志愿者,没有他们抽丝剥茧般的寻找,也许这辈子都无法实现寻亲梦了!
文/图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首席记者 王兰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郭美乐)“只要有空闲时间,我都会绣几下,你看这些都是我绣的。”西和县石堡镇包集村的包五芹指着自己绣的枕头、荷...
西和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西和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