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搭台 经济唱戏

陇南日报 2019-08-06 04:49 大字

本报记者杨建芳

“给我装6个,这是钱,你点一下。”应邀参加此次陇南乞巧女儿节的安徽商人昝锡禄把600元钱递向正在招呼客人的何芳。

何芳接过钱,把展台上摆放的6个草编坐垫包好后,给了锡禄递。

在第十一届陇南乞巧女儿节展销会上,何芳用玉米皮手工编织的帽子、包包、坐垫、拖鞋等工艺品,得到了宾客的青睐,不到半个小时就卖掉了一大半。

何芳是西和县稍峪镇王山村人,也是西和的草编传承人,2017年,她成立了西和县巧女旅游文化有限责任公司,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形式,带领村里的贫困户和留守妇女、老人手工编织工艺品,平时不起眼的苞谷叶子,在这些“巧姑娘”“巧媳妇”手里都变成了能卖钱的“宝贝”。

近年来,西和立足实际,大力培育陇南乞巧文化传承人和文化产品。组织留守妇女和老人参加技能培训,手工艺制作专业人员越来越多,技术也越来越成熟。

据介绍,何芳的草编合作社则吸纳草编艺人为自己供货。合作社采用分散加工、统一供货的模式,村民负责给她供货,由她统一收购供货给电商平台。何芳告诉记者,去年,她和青岛一家企业签订了线上2万多件的草编供货订单,今年又签了3万件。

何芳说,这得益于陇南乞巧文化这张享誉全国的靓丽名片,她和乡亲们的草编才能在线上线下卖上这么好的价钱,让乡亲们不出家门就能挣钱,实现脱贫致富。

“去年我的利润是30万元,今年肯定会比去年还好。”何芳信心满满地说。

近年来,陇南市大力打造陇南乞巧文化品牌,连续举办了十届陇南乞巧女儿节,不断将乞巧文化推向全国、全世界。以此为依托,西和“巧”借“陇南乞巧女儿节”,趁着“互联网+”的东风,完美地实现了手工艺品的线上线下销售。2018年,西和县乞巧文化产品线上线下销售额达3.88亿元。

新闻推荐

古老“乞巧”焕发新光彩 西和县“弘扬传统文化 决胜脱贫攻坚”(上)

乞巧文化产品刺绣保健枕。本报记者曹志政摄本报记者石军鹏通讯员蒲宁8月1日恰逢农历七月初一,当晚7时30分,第...

西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