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相约西和 共度乞巧—第九届陇南乞巧女儿节开幕式侧记

陇南日报 2017-08-23 01:29 大字

本报记者王芳韩县银“一川秋雨,两处闲愁。”陇南八月,秋雨缠绵。8月22日上午,第九届陇南乞巧女儿节在霏霏细雨中拉开帷幕,传承千年的古老民俗文化再次被拉入人们的视线,让其与现代文明碰撞,点亮熠熠生辉的薪火相传之路。开幕式上,来自国内外、国家有关部委以及省市的部分领导齐聚西和,实地体验这一延续两千多年的古老民俗,共襄文化盛举,共商乞巧民俗文化传承保护发展大计。“要有效地把传承乞巧文化与推动妇女发展结合起来,更好地激励广大妇女听党话、跟党走,进一步发扬‘四自\’精神,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全国妇联联络部部长牟虹说。中国民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周燕屏在致辞中对乞巧民俗文化提出了新的看法:“应促进优秀民俗文化和休闲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让古老的传统文化助力精准扶贫,让我们的节日带给广大农村更多的致富渠道和创业商机。”活动现场,阴雨连绵,秋风阵阵,但却丝毫不减观众对乞巧活动的期望和热情。老人、小孩、学生……来自各行各业的人,身着各色雨衣,在雨中聚精会神地观看开幕式。西和县苏合乡的聂三女就是其中一位。聂三女说,她今天早早地就来到了西和县体育场,等待活动开始。“这次主要是冲着蒙曼教授来的,想现场听听她对我们西和乞巧女儿节的讲述。”的确如此,著名历史学家、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蒙曼主讲的“乞巧大讲堂”是这届乞巧女儿节开幕式的最大亮点。“我们中国话说女儿的骨肉是水做的,今天女儿节来了,雨也来了,这是好事儿。”蒙曼教授素以语言风格平易灵活而著名,一出场就谈起了西和的天气。紧接着,蒙曼教授以《诗经?蒹葭》开始了乞巧大讲堂第一篇章的讲述。她说:“我为什么以此开始?这是秦风。秦风在哪里?在秦地。秦地在哪里?在我们脚下的西和。那伊人又是谁?是织女,是秦人的先祖女修。那阻挡伊人的河水,就是西汉水。”“2500年前的西汉水是多么的诗意。”蒙曼感叹道。讲述一直在继续,雨一直未停歇,就像蒙曼教授所说:雨越来越大,是因为老天把最多的关注都给了西和乞巧女儿们。“七夕是悲情的,但转到乞巧就是让人温暖的。从《诗经?蒹葭》到杜甫不想回老家河南、仕途之地长安,想在这里终老,再到苏东坡梦到这里,西和是中国文人的桃花源。遗憾的是,他们都没留在这里,但西和却留下了最完整的乞巧。”蒙曼说道。为了更好地把乞巧民俗文化活动与大讲堂有效地结合起来,节目组还将西和乞巧的七大程式穿插到讲座的三个篇章之间,乞巧姑娘们载歌载舞,为现场活动营造出别样的文化氛围。有许多小朋友跟着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来到现场聆听讲座,还跟着蒙曼老师和陈铎老师一起读诗。“今天我是专门带着孩子来听讲座的,听过之后,真的是受益匪浅。”市民李先生说,蒙曼教授的讲述生动有趣,让他和孩子更深地了解了乞巧民俗的文化内涵和深厚底蕴。“虽然是在雨中聆听了整场讲座,但我觉得很值。”

新闻推荐

乞巧佳节襄盛会 晚霞湖畔迎宾客

本报记者马海涛秋日的西和,微拂的秋风夹杂着淅沥的细雨,让人不禁感到几丝寒意,但丝毫没有减弱来自全国各地参加第九届陇南乞巧女儿节嘉宾的热情。8月22日下午,观摩嘉宾一行前往晚霞湖,为了达成来西和...

西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