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酿甜蜜事业 拓脱贫新路

陇南日报 2017-07-13 05:12 大字

蜂蜜丰收,蜂农乐开怀。 蜂农正在管护土蜂。由产品变商品,由副业变产业,从“路销”到“网销”,近年来,陇南市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地域环境优势,把土蜂养殖作为实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市已发展中蜂18万箱,产值1.08亿元,养蜂专业合作社90家,蜂产品加工企业7家,土蜂养殖逐渐成为陇南人增收致富的“加速器”———蚕吐丝,蜂酿蜜,人们都把土蜂养殖称作“甜蜜产业”。这一点,对于陇南人来说更为贴切。得益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立体气候环境,陇南拥有蜜源植物多达百余种,尤其在每年的4月至8月,多种蜜源如槐花、油菜花等,花期衔接紧,持续时间长,良好的自然环境,为全市土蜂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西和县十里乡二郎村有位叫王雪芹的姑娘,深爱着养蜂事业。王雪芹说她们村里,基本上家家养蜂。二郎村有着悠久的养蜂历史,村里处处可见蜂箱,王雪芹的丈夫李会家更是养蜂世家,他们家一年产的蜂蜜能卖18万元左右。“我们这里产的蜂蜜都是地道的土蜂蜜,从前都是直接卖给外来的批发商,一斤十几块钱,非常便宜。”王雪芹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立足实际,提出了“以蜂业发展促***”的发展思路,将其纳入全市“十三五”发展规划,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要把陇南建成“全省最大的蜜蜂养殖基地”,市人代会提出到2017年全市中蜂总量达到20万群的目标,全市上下形成了把中蜂养殖培育为***产业的共识,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土蜂养殖。与此同时,强化技术培训,成立蜂业协会,开展地理标志认定,全市土蜂养殖快速发展。去年热播电视剧《芈月传》提到“武都崖蜜”,着实让武都的蜂蜜火了一把。武都区也借力《芈月传》,敏锐捕捉商机,及时注册了“武都崖蜜”商标并申请了原产地地理标志保护。目前,陇南市“武都崖蜜”地理标志认定已通过资质审定并公示。随着全市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陇南的土蜂蜜更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从深山开始奔向全国各地,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市场。据了解,目前,陇南市土蜂蜜供不应求,部分养殖户通过电子商务将土蜂蜜远销到了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有效提高了陇南土蜂蜜的知名度,初步形成两当狼牙蜜、武都崖蜜、武都红芪蜜、文县党参蜜、宕昌山花蜜、巢蜜等一批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蜂蜜产品。本版组稿/本报记者韩县银陈晓旭肖红

新闻推荐

文武兼修 方得始终 —青年书法家董小亮及其书法艺术

董小亮出生在西和县卢河乡董河村,这里属于西和县东部,是乞巧文化的主要传承地之一。受乡贤文化的影响,董小亮小时候就开始文学创作和练习书法。高中拜师于陇南书法大家郑虎林老师,以及沈澎老师,并于20...

西和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西和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