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甘肃华夏文明行”寻根陇南历史文化

陇东报 2016-09-29 00:00 大字

9月28日,由兰州市文联、市文联《金城》文艺编辑部和《甘肃日报》文艺部共同组织的为期一周的“甘肃华夏文明行”作家采风系列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从9月20日起,作家团陆续在礼县、成县、徽县、西和县、两当县等地与当地作协的作家们交流文学,畅谈文化。

礼县的先秦文化令人震撼

9月21日,作家采风团一行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拥有厚重先秦文化历史的礼县,并参观了秦文化博物馆和大堡子山遗址群。不计其数的精美文物与斑驳的历史遗迹让作家们感慨不已。参观过程中,作家们不停地与当地的文博人员进行讨论。青年作家南河对记者说,在甘肃秦文化博物馆,看到了以前教科书上以图片呈现的青铜实物,真有恍若一梦的感觉。以前觉得秦很遥远,当面对众多秦的器物时,才发现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眼前,觉得自己好像就是秦王朝某一位执守。一件件器物,是秦人智慧的结晶,更多地也是我们心头闪着光亮的灯盏。面对诸多的艺术品,这种融合在器物里的文化让人从心底里产生敬畏之感。一件件器物在柜台中沉默着,可我觉得它们一直在低声诉语当时的一情一景。不论玉器还是青铜器,它们就是一个王朝的缩影。

来自嘉峪关的作家许实说,秦文化的悠久与深厚令人震憾,那么精美和繁华的青铜器,那么古拙又充满艺术气质的陶器,引领了华夏文明向更高的文明发展。走进秦文化博物馆就走进了远古时期那个辛勤、奋进、崇尚文明的时代,就是缅怀我们伟大的先祖。

西和乞巧文化展现传统文化之美

9月22日,作家采风团来到了乞巧之乡西和县,在参观了乞巧博物馆后和当地的作家讨论乞巧文化。作家尔雅认为,很多我国古代的文学作品都有乞巧文化的影子或者变体,其中的故事和结构有很多非常相似之处。作家秦锦丽对记者说,参观过乞巧文化馆后,让我的心灵颇受感动,西和女性的清灵秀气令人印象深刻,把我作为一个女性的生命感动激活了。西和的女孩子们从小就会向乞巧娘娘祈求,赐予自己勤劳、朴实、聪慧、灵巧,让自己既会做针线又会做文章,这样的传统对女性美和性格的塑造发人深省、让人深受感染,这样好的传统文化不应该仅仅出现在西和,而应该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受到感染。而且作为作家更要多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向传统靠近,从而创作出好的作品。

采风团与陇南作家畅谈文学

“文学让我们走在一起,彼此依恋又惺惺相惜。”用这句话形容这次采风活动再适合不过了。9月27日,活动接近尾声,作家采风团受陇南文联的邀请,开展了作家交流研讨会,两地作家济济一堂,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趣的是,很多作家都是第一次见面,但是说起对方的作品却耳熟能详,这次采风活动为两地的作家们搭建了友谊的桥梁。研讨会上,兰州市文联副主席刘宏远简单介绍了兰州文联的基本情况后谈到,陇南这块宝地的文艺生态非常好,就像这里的自然环境一样。早在一千多年前,诗人李白、杜甫在陇南时留下了《蜀道难》、《同谷七歌》等伟大诗篇,陇南哈达铺是红军长征的决策地和加油站。陇南的《西狭颂》是中国书法的一座丰碑,陇南又是中国乞巧文化之乡,这些丰富的历史民俗文化是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与其说是采风,不如说是对陇南历史文化的一次寻根和践行。

陇南市文联党组书记、主席毛树林简要介绍了陇南市文联的基本情况后说,陇南是古氐羌文化发源地之一,是藏文化最原始的活态传承区,是南北丝绸之路的桥梁和纽带,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诞生地,是秦早期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茶马古道唯一碑文的发现地。

陇南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焦红原认为,作家靠激情写作并不长久,而要有包罗万象的文化积淀,否则就是昙花一现。陇南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其特有的风俗和文化传统。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较小,其固有的农耕文化遗存较为深厚,淳朴的民风和对自然的尊敬是陇南文化的一大特点。文化积淀则体现在一个习俗甚至是一壶酒里,作家应透过这些特有的文化现象挖掘人性的本质。

作家阳飏说,陇南是个来了还想来的地方,一路上我一直在“读”这里的山水和历史,礼县的深厚历史,成县的《西狭颂》,西和县的乞巧文化,两当的红色历史文化都深深震撼和打动了我。陇南这块宝地下隐藏了很多厚重的历史,通过这次采风,我想通过自己的笔去表现这里的大历史和大山水。

采风活动激发作家创作灵感

活动结束后,作家们纷纷表示了对陇南大地的喜爱和与作家们的依依惜别之情。嘉峪关作家许实用诗一般的语言说“陇南忽然让我想起了我的家乡,大漠上嘹亮的阳光,想起皮肤的干爽,而陇南有着海一样的绿,浮在草木上的雾,走过山间的水,仿佛是泪水滋润了我的眼睛。”

作家秦锦丽对此次活动颇有感触,她说,这次采风活动对于提倡“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一个很好的实践,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拜读了陇南的山水,结识了这里的作家朋友,和作家团队们一起“行走”是很有意义的事。天水籍青年作家庄苓对陇南更加饱含深情,他说,我们甘肃不仅有戈壁大漠,也有如陇南这样充满江南水乡般的秀丽景色,大气的美和细致的美可以如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由此可见生活在甘肃这块土地上的人也应该能文能武,我要把家乡这种精神和文化的昭示用美的笔触呈现出来。

作家习习说,这次采风活动不是盲目的“走马观花”,而是有着周密的计划和带着作家的使命感。虽然我不是第一次来陇南,但是这次感受更细腻,通过这次亲自“行走”在陇南大地上,我似乎回到了生命最本真的,最原生的细腻与感动,激发了我内心深处想要创作的灵感。

此次作家采风活动是一次文化之旅,心灵之旅,陇南是长江和黄河流域的分水岭,是巴蜀文化和秦陇文化的汇聚地。这里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正是这样多姿多彩的文化和气象万千的生态造就了陇南这块神奇的土地。作为两地作家更需要探索文化根源,寻找精神家园,此次作家采风活动不仅是华夏文明之行,对陇南当地的作家也是一次文学与艺术的碰撞。

通过这次采风活动,作家们更好地体会和了解了甘肃省天水和陇南的多样文化,体味了华夏文明的发源地的厚重历史,感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每到一处,都受到了当地作家的热烈欢迎,大家在交流的同时碰撞出创作的灵感和火花。

新闻推荐

西和:“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助力***

本报讯西和县近年来一直把“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作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脱贫解困的“民心工程”来抓,按照“先易后难,逐渐覆盖,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总体思路,多渠道筹...

西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西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