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病轻友”的李医生 记“金昌好人榜”好人、市中医院风湿骨病科主任李雅娟

金昌日报 2019-11-01 09:21 大字

李雅娟,副主任医师,金昌市中医院风湿骨病科主任。在从医的岗位上二十年如一日,视病人如亲人,经常为有困难的病人做饭、送饭,为了病人随时终止和亲朋好友的团聚和聚会,被身边的朋友戏称为“重病轻友”的李医生。

1975年,李雅娟出生在甘肃省庆阳市宁县一个小山村,小时候经常看到村里的乡亲们有病无法医治,心想将来有一天,通过自己努力,当一名医生,可以为乡亲们治疗各种疾病。她努力学习,1994年如愿考上了甘肃中医学院,经过四年的努力,毕业后分配至金昌市中医院工作。参加工作20多年来,对患者的关爱无微不至,每天提前一小时上班,坚持到最后下班。她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赢得了科室同仁及患者的一致好评。

文/图 本报记者 祁小松

她是医疗战线的“拼命三郎”

记者从李雅娟同事口中了解到她在陇南市支农等鲜为人知的一些故事,也知道了她还有个“拼命三郎”的绰号。

记者问及当年在陇南市文县支农的情况时,李雅娟讲述了当年的一些细节。

2006年,李雅娟到陇南市文县石坊卫生院支农,作为省级卫生支农的医生,当地患者觉得她是大医院来的,无论什么病都找她,这对于学习中医针灸的她哭笑不得。2006年7月一天的上午,正是高温天气,一个30多岁出头的小伙子前来卫生院请她去为他的母亲看病,因为当地都有患者不来医院,医生上门服务的习俗。

李雅娟来到病人家中一看,病人脸色苍白,大汗淋漓,神志不清,高烧39.6摄氏度,血压只有40/20毫米汞柱,瞳孔散大,眼窝深陷。家属告知其母已腹泻一整夜,李雅娟初步判断为急性胃肠炎引起的失液性休克,这对于她一个针灸大夫的确很棘手,但患者病情严重必须抢救,当地卫生院条件差,药品不齐全,也没有氧气,她只能一边查资料一边打长途电话咨询胃肠方面的大夫,一同研究治疗方案。她不停地穿梭于医院与患者家里,经过7个多小时的忙碌,下午4时,患者终于清醒了,血压恢复正常,这时她才松了一口气,发现自己已经全身湿透了,口干舌燥,六七个小时滴水未进,她突然感觉做一名医生好难,一边是病人需要救治,一边是自己远离家乡和单位,那时候,她的泪水和汗水交织在一起。

第二天患者家属送来了特意为她做的油茶,还请她去家里吃饭。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周围的好多病人都来找她看病,称赞她是妙手回春的“女神医”。她的出现,令这个原本冷清的卫生院病人络绎不绝。就在她即将支农期满回家的当天,还有村民请她去家里看病,这件事对她的触动很大,从此她立志要做一名好医生。

临行前,陇南市文县石坊卫生院刘院长动情地说:“你刚让我们卫生院火起来就要走了,真是舍不得啊!”

支农回院工作的李雅娟干劲更足了,渐渐地,同事和朋友们习惯叫她“拼命三郎”。2008年下半年,市中医院部分门诊房屋进行装修,粉尘较大,给大夫和病人带来诸多不便。看着每天来看病的病人渐渐多起来,作为科室主治医生的李雅娟心急如焚,她只好把诊室搬到一间十几平方米的刚粉刷完的房间里,由于病人较多,不论白天晚上,她都泡在病房里接诊诊断、针灸按摩、跟班查房、书写病历、记录笔记……工作基本上成为她生命的全部了。李雅娟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医生,病人治不好,我是睡不好觉,吃饭不香,半夜三更还想着病人的痛苦。”

2012年12月,门诊人多,找她治疗的病人络绎不绝,李雅娟时常感觉腹痛难忍,无奈病人来看病总不能让病人回去吧,她只好忍着腹痛连续工作了10余天,直到有一天为患者治疗时突然晕倒,被送到急诊室才知道是急性阑尾炎并化脓穿孔。治疗期间,她躺在病床上,心却在患者身上,常常打电话询问她的病人恢复状况,让一旁照顾她的丈夫和家人也是无可奈何,只有看着心疼。手术后一周她就坚持回到了工作岗位上。

她是病人的“亲人”

2011年10月,永昌县一位76岁的患者因患腰椎间盘突出症慕名前来找她针灸治疗,由于离家较远,每天在外面餐馆就餐,导致胃肠不舒服,李雅娟一有空,便在自己家中为老人做好可口的饭菜无偿送给他,老人端着医生亲自为他做的饭,禁不住泪流满面。

有个别农村五保户来院看病,生活拮据无力支付伙食费,当她得知这一情况后,一边安抚病人好好配合治疗,一边出钱为患者买饭,患者难为情地说“你为我们看病,还要为我掏钱买饭,真是过意不去。”在她就诊的病人中,不管病人来自农村或是城市,都一视同人,态度和蔼,笑脸相迎。有些病人由于行走不便,她就主动搀扶病人上下楼梯,代缴治疗费用。

面对患者,尤其是对一些贫困患者,她想减轻他们的负担,便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简、便、廉,解除了他们的痛苦,受到了患者的一致好评。医院床位有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她每天坚持提前1个多小时给患者治疗,这样既解决了床位紧张问题,又为一部分需要上班的患者解决了难题。一些老病号提醒病友们:找李大夫看病,提前1小时去准没错。

2014年5月1日,李雅娟和几位朋友提前一周就约好了要在这天聚餐,晚上8时许,大家谈兴正浓,李雅娟的电话响了,有一位老患者打电话求助,说自家亲戚因腰痛剧烈难忍,要找她医治。李雅娟接完电话,给在座的朋友们说明此事,大家都劝她让这个患者到别的医院去治疗,但李雅娟说已经答应了患者,然后离开朋友们,匆匆奔向医院。到了医院,及时为患者针灸,拔罐、按摩。1小时后患者疼痛减轻,对她连声道谢。虽然她对朋友感到内疚,但看到病人好转,她感觉到很欣慰。

朋友们都抱怨她不重友情,只顾病人。在她的朋友圈里她就成了“重病轻友”的李医生。

她和所在的科室成为医院的一张“名片”

李雅娟一直认为,我国中医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学习中医需要不断地甄别,去伪存真,尤其读古代医家写的医书,她说要用辩证的眼光,发展的眼光去读去看,不断地在实践中运用,才能有所获。她和其他几位同事通过多年临床治疗研究,总结出集针灸、按摩、足浴、牵引、药敷为一体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规范,风湿骨病科门诊年接诊患者8600多人次,接诊住院患者560人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风湿骨病专科受到越来越多病人的认可,该专科由此成为该院一流科室。她所在的风湿骨病科也由原来的3名大夫3张病床发展成为现在的几十个人,床位也增加到几十张。2019年3月,在她和同事们几年的共同努力下,风湿骨病科被省卫生厅验收评定为省级重点专科,风湿骨病专科由此成为金昌市中医院一张靓丽名片。

从医20多年来,她埋头苦读,潜心研究中医学,致力于临床病人的治疗,在国家级、省级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引进中药提速“透化治疗系统”结合“点穴按摩”治疗骨性关节炎临床观察与治疗》等项目多次被评为金昌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李雅娟个人获得全省基层卫生机构中医药适宜大赛二等奖,被国家针灸协会吸收为会员,成为甘肃省整合医学大会骨科分会委员、金昌市中医院学科带头人……在众多的荣誉面前,李雅娟戒骄戒躁,依然埋头在平凡的诊疗岗位上,把病人当亲人,把岗位当使命,默默无闻地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的诺言。

2016年,李雅娟被评为年度“金昌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

新闻推荐

从“到此一游”到“第二故乡” 一张中山桥老照片让赵德仁有了兰州情结

赵德仁(中)1980年与战友们合影赵德仁先生2019年与中山桥合影甘肃文县的赵德仁1974年冬应征入伍,参军后被分配到酒泉某部队汽...

文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文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