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君明:拄着拐杖巧手编织“致富梦”

陇南日报 2019-10-17 09:29 大字

本报记者韩县银罗艳

“现在正是编竹篓的好季节,我可以多编一些等到来年卖。”张君明虽说着话,但手里的活丝毫不受影响,篾条迅速来回穿梭,很快就编完一根。密密麻麻的篾条底下,倒放着他的拐杖。

张君明是文县玉垒乡冉家村村民,身患小儿麻痹症,右腿三级残疾,无法劳作。一到冬天,右胳膊使不上力,严重时连筷子都握不住。张君明的病愁煞了家人,但他对待生活却十分乐观。“身体不好是事实,但人活着,就要干一些事情。”

病痛留下的终生残疾并没有打垮张君明,反而让他以超乎常人的坚强和执着,积极生活,练就了一双编织“巧手”。

从16岁起,张君明为减轻家人负担,摸索着编织簸箕等一些竹制生活用具,到如今已有27年。“那时自家有竹子,每到这个时候我都砍来存下,剖成篾条后慢慢摸索着编东西。”张君明说,农历八九月份的竹子是最好的,有韧性,防腐性又强,最适合编东西。

竹编是慢活,也是个危险活,张君明的手上,被篾条划伤的新伤口在冒血,旧伤已经泛白。二十多年来,他的手伤了好,好了伤,如此反复,留有千余道伤口。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君明的竹编手艺也越来越娴熟,背篼、簸箕、筛子、笤箕、笊篱、蜂斗……一根根坚硬的成竹在张君明的手中摇身一变,成了一个个精美、实用的生活用具。

村民们闻讯前来购买,“竹编生意”最好时,他一年能挣一千多元。但家门口的竹子“供不应求”,张君明拄着拐杖从其他村子往返买竹子,按斤或按株计算价钱,“当时出村的路不好走,山路窄小且崎岖,来回一趟非常不易”。

近年来,冉家村逐步完善了水、电、路、房、网等基础设施,培育了核桃、中药材等产业,还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起了乡村旅游,带动村民们致富,冉家村的整体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张君明购竹子也方便了许多。

“现在8个小物件卖了300多元,真是很不错的收入。”张君明说,家中有年逾六旬的老母亲需赡养,他编织的生活用具能补贴家用,他还打算将“低保”让给其他人。

如今,编织的小件竹制品也备受游客喜欢,能多赚些钱,“白马文化旅游节是一个机遇,必须抓住。”张君明计划着以后向竹制工艺品制作方面发展。

新闻推荐

从“到此一游”到“第二故乡” 一张中山桥老照片让赵德仁有了兰州情结

赵德仁(中)1980年与战友们合影赵德仁先生2019年与中山桥合影甘肃文县的赵德仁1974年冬应征入伍,参军后被分配到酒泉某部队汽...

文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文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