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用于写作的口语交际短板及其补救之道

陇南日报 2019-09-04 00:55 大字

黄克继

写作任务往往被安排在口语交际任务之后。实践证明,这有利于学生温习本单元课文内容,为写作提供一些“下锅的米”。主要负责“听”“说”的口语交际的确能对写作起到促进作用。然而,笔者从学生所写的习作中发现,虽然学生听也听了,说也说了,但依然不能写出理想的作文。笔者认为,口语交际于写作是有益的,但并没有达到“口语交际+写作”的组合拳效益。

一、作用于写作的口语交际的短板。

(一)能部分告诉你写什么,却很难告诉你怎样写。有些口语交际的内容主要是课文内容以及由此生发的内容。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秋天的快乐》,它提供或产生的话语内容仅能对写作提供极其有限的帮助,但它不会告诉你究竟怎样写。

(二)口头语言转化成书面语言绝非易事。将口语交际与写作安排在一起是出于二者相互联系的考虑,但是口头语言并不等同于书面语言,口头表达也不能等同于书面表达,口头语言转化成书面语言绝非易事。说什么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写什么,怎么说也并不完全等同于怎么写。

(三)退居“语文园地”的作文很难攀上课文这位“远亲”。写作紧随口语交际之后,但读与写还只能“遥相呼应”。实践证明,多数孩子不具备这种“瞻前顾后”的能力,拿起笔来,还是“另起炉灶”。

二、作用于写作的口语交际短板的补救之道

如何一步步破解写作难题?除了口语交际,更需要在学课文时学作文,即在阅读中学写作,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1.读。读懂文章,知道写了什么,再思考写什么。如教学《风筝》一课时,学生读课文知道了作者童年时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往事及内心感受,接着思考,你打算写秋天里的一个怎样的活动?这为写作提供了初步的思想准备。

2.说。仍以《风筝》为例,学生解决过这样一个问题:“若写过去某个秋天你做过哪一件有意思的事,打算写什么?怎么写?”有学生说打算写毽子,可分成做毽子、踢毽子、修毽子三部分来写。这为后续写作提供了摸清门道的线索。

3.仿。写作之始,模仿不可少。仿写句子方便易行。如学生仿照“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写一句“秋天的雨,是……”。仿写段落也可行。如有学生仿照《风筝》中做风筝的段落写“做毽子”。仿照课文写篇“山寨版”的“课文”也不错。

4.创。补白、续写、改编、创作都属于创。补白,在教学《夜书所见》时,让学生除了不写“挑促织”,写任何一件自己在秋天做过的有趣的事都行。续写,在教学《风筝》时,留给学生的问题是:风筝找到了吗?发挥想象,写出作者寻找风筝时的动作和心情。改编,在教学《秋天的雨》一课时,曾试图将其改编成《秋天的风》,学生写作内容可概括为:秋天的风,吹落了树叶,吹开了菊花,吹来了凉爽,吹走了炎热,吹走了雁群,吹熟了果实,吹圆了月亮。独创,只要不抄袭,没有明显的抄袭痕迹,写出来的东西就算独创。

总之,写作教学要由“口语交际+写作”的“双打”组合走向“阅读+口语交际+写作”的“金三角”组合。可以说,什么时候听说读写四“兄弟”团结起来了,什么时候才算有了学生写作的艳阳天。

(作者系文县桥头学区教师)

新闻推荐

陇南10家幼儿园跻身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名单

本报讯(记者马丽红)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全国足球特色幼儿园名单》,陇南10家幼儿园名列其中。教育部于3月印发了《关于...

文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文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