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青山绿水 构筑生态屏障

陇南日报 2018-10-11 01:01 大字

(上接第一版)实施水源地保护、小流域综合治理、梯田建设等工程,加大荒山、荒坡、弃耕地恢复治理,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4万平方公里;落实生态补偿政策,保护区集体林地达到185.81万亩;保护区护林员总数达到1000多人;实施退耕还林38.58万亩,生态快速恢复。

维护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多样性

林区上空无人机巡查,地面护林员徒步巡查;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信息中心的液晶大屏幕上,实时播放着林区监控动态;电脑前的工作人员,时刻关注着监测站点的状态……记者在鸡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的部分区域赵坝林场采访时,看到了此情景。

同时,针对文县尖山、成县鸡峰山、礼县香山、两当灵官峡4个自然保护区中功能区划布局不合理、不科学,批建不规范的情况,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甘肃省省级自然保护区调整规定》,本着实事求是、尊重自然和保护与开发并重的原则,积极开展保护区范围功能区划调整确认工作,已按程序上报相关材料。

目前,成县鸡峰山保护区功能区划调整报告已通过省上专家评审,礼县香山、文县尖山2个保护区功能区划调整和区划重新确认报告正在组织专家评审,两当灵官峡保护区也进入区划报告整理阶段。

据介绍,陇南市还先后制定了《护林人员职责》、《护林防火公约》、《财务制度》、《护林员考核管理办法》等,做到了用制度管人管事;对护林人员实行动态管理,把管护绩效同护林员工资挂钩,做到责权统一,奖罚分明。2016-2018年,省上下达陇南市生态护林员计划指标6455人,9县区实际选聘6847人,管护总面积达535万亩。选聘的生态护林员人均补助资金7000-8000元,直接带动2448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扎实开展大熊猫固定样线监测,对武都裕河、文县尖山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每年分季度开展4次监测,较好地掌握了保护区内大熊猫活动情况、野生动物种群变化情况、植被和社区状况,为制定保护管理措施提供了依据;积极开展种养探索,在成县鸡峰山自然保护区北部赵坝林场严河管护站建立成州植物园1处,开展珍稀植物栽培和驯化试验100余亩,栽植药用植物200余种。

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扎实推进

陇南市把中央和省级环保督查反馈问题整改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成立了以发改、林业、环保、国土、水务、农牧、交通、扶贫、旅游等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合协调领导小组,主要领导先后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制订《陇南市自然保护区2018年联合执法检查暨“绿盾2017”专项行动回头看督查实施方案》,印发《关于切实做好环保督察反馈意见整改问题清单销号有关工作的通知》。

针对存在的问题,按照属地管理原则,采取“一事一策”的方式,逐个制订整改方案,建立整改台账,完善整改措施、限期进行整改;召开了整改工作推进会、汇报会、通报会,对各项整改任务进行再部署、再安排、再督促;市上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深入一线督促检查,现场衔接协调,有力推动了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尤其是祁连山生态环境事件后,自然保护区结合中央、省环保督察指出的问题和以矿山环境和尾矿库治理为重要内容的“双查双整”集中行动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即知即改,对流动性大、隐蔽性强的非法违法行为和多年来积累的顽症问题等展开彻底综合整治,从根子上解决问题,管理工作逐步趋于规范。

截至目前,211项问题,已完成整改158个,整改率为74.8%,其中:省上直管的4个自然保护区共有生态环境问题139个,已完成整改105个,整改率75.5%;市辖县管的5个自然保护区共有生态环境问题72个,已完成整改53个(含已经销号23个),完成率为73.6%,其余问题正在整改当中。

人与自然需要和谐共生、守望相助,才能在丰富多彩的自然界坐标系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人与自然良性互动、协调并进,才能与万物一起缔造生态文明。陇南境内的自然保护区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采取多种措施,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奏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强音。

新闻推荐

陇南:科学预警让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本报记者陈多“防汛期间,镇、村(社区)两级24小时值班值守,全体干部24小时待命!”“碧口镇广大群众:据气象部门天气预报,预计7月1...

文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文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