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科学预警让灾害损失降到最低
本报记者陈多
“防汛期间,镇、村(社区)两级24小时值班值守,全体干部24小时待命!”“碧口镇广大群众:据气象部门天气预报,预计7月10日夜间至11日强降雨还将持续,我镇防汛形势依然十分严峻。”“请碧口镇河堤边、碧口中街、碧口车站以下至豆家坝路段群众迅速撤离,到高处安全地带避险……”
今年入汛以来,文县接连遭遇大到暴雨,境内白水江、白龙江水位暴涨,位于下游的碧口镇汛情严峻。通过各种渠道,一条条预警信息被推送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手机中。
商户张玉丽的豆花面店就在距离河堤最近的滨江路上。洪水来临前,乡镇干部提前打了招呼:“要做好随时撤离的准备。”当暴雨“如期而至”时,张玉丽拿上行李,和家人迅速冲出家门,按照提前演练的路线迅速转移到安置点。
“为全力保障群众生命安全,碧口镇党委、镇政府动员全镇广大党员、镇村干部、消防官兵和志愿者共600多人,冒雨连夜组织镇区危险区域1.52万多群众,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转移。”回忆起两个月前那场突降的特大暴雨,碧口镇副镇长杜全兴记忆犹新,出现这么大的灾情,没有发生重大人员伤亡,这得益于政府对雨情的及时监测和预警。
事实上,进入汛期以来,陇南市对灾害预警防范工作早安排、早部署,各级各部门积极进行防灾防汛演练,扎实部署灾害预警,全力应对极端天气。
为了给防汛减灾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陇南市利用“千村千群”微信群及时发送气象信息,让群众第一时间收到灾害预警。同时,市县各级党组织通过乡镇党委书记微信群、第一书记微信群和乡村大数据平台,及时发送预警信息,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全面做好抢险救灾工作,撤离危险区域群众。
每次暴洪来临前的48小时、24小时、12小时、1小时……预警、雨情服务信息一条接一条发出,村级广播、预警锣声、自助查询,让预警信号传到每家每户,使得群众及时撤离,将损失降到了最低点。
入汛后,接二连三的防汛预警让武都区洛塘、琵琶、五马一带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严阵以待。山洪肆虐,泥沙俱下,他们挺身在前,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第一位。
随着雨势加剧,报警声传遍了每个村落。由于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员作用发挥明显,镇村干部汛情信息预警到位,居住在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河道、沟道附近的居民在第一时间得到了转移撤离。
洛塘镇党委书记李红军告诉记者,入汛前夕,镇村“两委”班子和各帮扶队员早早就做了应急演练,如何转移群众,如何抢险救灾,老弱病残该如何撤离等,大家熟稔于心。
武都区琵琶镇副镇长耿阳回忆道:“从收到指令到安全撤离,仅半个小时,琵琶镇700多人成功‘脱险\’。”
撤离次日,当看到泥沙冲进房屋,道路损毁严重,电线杆被滑坡树木砸断,许多群众都说:“多亏了镇干部提前预警,安排撤离,不然后果不堪设想。”
记者日前走访陇南市有关部门了解到,在这场暴洪中,科学预警系统让陇南全市2.87万余人得到安全转移。在严重的暴洪灾害形势下,没有造成大的人员伤亡。
陇南市抗旱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说,2011年,陇南市整合气象、国土、安监、水利、水文、环境等多个部门的监测设备、资料信息和预警信息发布通道等资源,建成陇南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指挥系统。系统运行之前,陇南平均每年因暴洪等灾害死亡的人数达15人,而运行后,这一数字大幅度减少。
据介绍,该系统实现了陇南全市490多种自动监测站的资料共享。指挥系统每10分钟就会收到各监测点传来雨情、水情等信息,当有暴雨、水库超水位等险情发生时,会自动报警。各类监测预警信息可通过手机短信、电话、传真、大喇叭、电子显示屏、电子邮件等平台及时发布给各级领导和相关单位,预警信息也可直接以手机短信或者电话形式直达村一级,使预警信息更加及时准确。
从被动救灾到主动防御,自然灾害频发的陇南市通过有效监测预警和及时转移群众,最大限度地避免了暴洪灾害有可能带来的人员伤亡。
新闻推荐
开栏的话今年入汛以来,甘肃省多地发生暴洪泥石流。面对突如其来的汛情灾情,全省上下全力以赴投身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全面排查...
文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文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