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中国文化报] 6月14日 陇南:文化旅游热 扶贫不再难

陇南日报 2017-07-13 05:12 大字

《中国文化报》记者程佳5月31日至6月6日,18家中央媒体走进陇南,围绕其脱贫攻坚举措与成效开展实地调研采访。陇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兴华介绍,近年来,陇南把特色文化保护传承与文化名镇名村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旅游产业开发等紧密结合,努力建设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特色村寨。文县:主打民俗文化品牌文县铁楼藏族乡石门沟村的白马河畔,山腰上、河谷里,散落着白马藏族山寨。迎火把、火圈舞、唱酒歌……这里已成为展示当地农耕文化和民俗的舞台。文县旅游局局长尤桃元告诉记者,白马民俗文化是“特色文化名县”文县的亮丽名片。当地组建了“池哥昼”传承演艺队,鼓励文艺爱好者成立了白马风艺术团。该县成功举办了两届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白马人”农家乐主人曹玲以前在四川九寨沟景区的饭店打工。近几年,看到家乡的民俗文化旅游业红火起来,她便回到村里办起了农家乐。现在,生意一天比一天好,不光自己有钱赚,还带动了周边贫困户增收。铁楼藏族乡党委书记曹斌感触很深:“白马人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离不开***。”据悉,今年,文县将建成5个旅游扶贫村;到2020年,全县将建成18个旅游扶贫村,力争每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全县乡村旅游业总收入不少于5亿元。文县县委书记苏彦君介绍,近年来,文县先后获得“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白马人民俗文化之乡”“中国特色民俗风情旅游名县”等荣誉称号,有4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此外,白马人系列民俗文化、中寨琵琶弹唱、玉垒花灯戏、洋汤号子、阴平小调等民间艺术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与传承,并广泛活跃在城乡舞台,成为在当地和周边知名的文化品牌。康县:突出红色文化主题康县旅游局局长王维成表示,近年来,康县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着力打造红色文化品牌,发展红色文化旅游,规划建设红色革命文化产业园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1958年5月,康县首次党员会议等多个重要会议在岸门口镇街道村朱家沟麻柳树下大礼堂前召开。街道村党支部副书记朱彦杰介绍,2016年,朱家沟以“保护发展传统村落、传承弘扬红色文化”为主题,实施了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全面提升村庄基础设施水平,深入挖掘村族历史和红色文化,保护性修复了朱家大院,建设了麻柳广场、朱子八德广场等山水人文景观。朱家沟以旅游扶贫为着力点,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沉睡的历史和红色的基因被唤醒,成为让全体村民都能享受到发展红利的珍贵“乡宝”。很多外出打工者也陆续回乡创业,开办农家乐、农家客栈,发展养殖和农业观光产业,百年古村焕发出勃勃生机。经营小吃摊位的朱玉欣说:“以前我在外地务工,一年下来收入微薄。现在平均月收入近万元。”礼县:力推历史文化旅游礼县历史悠久,文化资源富集。从县城东大门盐官镇开始,盐井祠、祁山武侯祠、大堡子山秦西陲陵园、甘肃秦文化博物馆等历史文化景点紧密相连、相互辉映,形成了一条历史文化带。据礼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力逢介绍,礼县确立了“秦皇故里、三国胜地”“秦人的发祥地”“中华原生文明的摇篮”的文化旅游战略定位,突出秦先祖古陵园追访探秘、蜀贤相征战地凭吊怀古两大旅游主题。目前,以先秦、三国为特色的历史文化旅游已成为礼县经济增长的新亮点。据统计,今年端午期间,从天水、兰州、宝鸡等地自驾或组团来礼县的游客络绎不绝,全县各景点共接待游客4.5万人次,同比增长25%。其中一日游2.5万人次,过夜游2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2049.75万元,同比增长25%。礼县贫困人口由2011年底的25.07万人减少到2016年底的8.91万人,累计减贫16.16万人;贫困面由2011年底的51.8%减少到2016年底的19%,下降32.8个百分点。

新闻推荐

文县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共完成投资16.08亿元

文县讯(记者李智谋)文县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有力抓手,紧紧围绕“433”发展战略,积极协调解决项目建设推进中的工作难题,截至4月底已开工建设123项,开工率达75.93%,共完...

文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文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