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村庄的致富路 建旅游文化产品加工厂
三合新村一角 黄燕 摄
三合新村一角 黄燕 摄
兴文三合村,苗乡新寨展魅力
初冬的午后,天气还不是那么寒冷,阳光洒在水面波光粼粼,风车悠闲地转动着,水池边的树木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兴文县麒麟苗族乡三合新村的罗奕霞抱着周岁的儿子,在村里新寨的水池边散步玩耍。这是近两个月来,罗奕霞养成的习惯。
自 2007 年,三合村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完善基础设施的原则,启动了苗乡新寨建设,三合村就一天天美起来,住在这里的村民,心里也一天天乐起来。
苗乡新寨 村美
朱红栏杆、大红灯笼、木质折叠门、路灯……2007年,三合村启动了苗乡新寨建设,目前,一期工程建设现已全面完成,57户村民住进了新家。二期工程共流转土地50亩,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基本完工,水景观打造基本结束;4-9排的39户房屋正在建设,1-3排正在吸引商家开发打造苗族文化和农产品展览中心。
“我们新寨有学习用品店、私房菜、苗家烤鱼、农村金融服务站……很多县城里有的,这里都有。”罗奕霞说起搬家后的变化,心里就喜滋滋的。搬家前她只是开了个小卖部,现在是90平米的大超市,每个月能盈利2000余元,收入翻了几番。更让人高兴的是,搬到新寨以后吃上了自来水,有专人打扫卫生,居住环境好了很多。
特色产业 民富
在三合村,位于旅游干线上的玉波酒坊格外显眼,它的川法小曲酒打破了传统的一种粮食酿酒,对生产工艺进行了大胆的改进,酿出来的酒香、浓、甜、净,回味怡畅,销路很广。酒坊每天能生产600余斤白酒,老板刘玉波预计,今年产值能达到200万元,利润可达到30万左右。
玉波酒坊20位员工全部是三合村村民,每人每月能有3000元的工资。酿酒需要的粮食优先在本村采购。今年已向村民收购了4万斤高粱、2万斤玉米。比起自己致富,增加村民的收入更让刘玉波开心。“酒糟进农场,喂猪羊,牲口粪便是庄稼的有机肥料,这是一个绿色循环产业,带动村民养殖牲口、种庄稼。”
“我们依托紧邻旅游干线优势和现有的麒麟野山菌品牌,以乡村旅游为依托,结合群众种植习惯和退耕还林优势,规划发展食用菌、猕猴桃等高附加值的特色效益农业,从而促使餐饮服务业发展,形成业兴、家富的新三合。”说到三合村的产业,23岁的萌妹子村支书罗洁一点也不含糊。
村里成立了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蔬菜种植占了全县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为全村人民增收100万余元。201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已达到7200多元。
文化融入 业兴
三合村立足当地农村文化资源,于2012年成立麒麟农民文化专业合作社,大力开发农村文化产品。该合作社现有核心成员13人、会员65人、合作伙伴9个,资产1000余万元,是全省第一家以丰富农村文化、创办文化产业、助农增收的农民文化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设立了民间、民俗、民族和红色文化四个研发小组。成立了麒麟诗书画苑、茂撒港文化艺术团、苗乡九大碗等多个工作室。”罗洁介绍,该社拍摄了《有朋自远方来》等多部乡土影视剧,并创作《苗乡新寨》、《美丽的梦撒泉》等多首本土音乐作品。社员梁华勇创作的歌曲《海纳村之歌》,获得中国村歌十大金曲奖。
在文化合作社组织带动下,当地文化产业蓬勃发展。茂撒泉山泉水已经取得ISO认证书,今年5月投入市场,解决就业160余人,今年预计经营收入300万元;苗乡九大碗荣获“川南餐饮名店”称号;西瓜协会会员153户,种植面积1200亩,农户户均收入达38000元;民族器乐与服饰、文化工艺品今年经营收入30万元;文艺演出及文化服务收入45万元,成员人均收入15000元。
“通过对旅游文化产品进行深度开发,建立旅游文化产品加工厂,带领三合村乃至全乡的苗、汉群众进入文化产业,走上致富路。”罗洁描绘了三合村的发展前景。
新村名片
兴文县麒麟苗族乡三合村地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4A级景区“兴文石海”旅游主干线上,距离县城12公里,距石海景区13公里。全村幅员面积约9平方公里,耕地1184.2亩。全村有4个村民小组,346户1418人,其中苗族同胞16户55人。
黄燕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 张勇
新闻推荐
华西城市读本讯(龙曦记者张勇)2月2日晚上7点左右,兴文县古宋镇古宋所接到群众报警:9岁的女儿婷婷放学没有回家,家人连续寻找了两小时,问遍婷婷的老师同学仍不知孩子去向。事发之后,民警出动全城...
文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文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