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口“热饭”背后的志愿者力量

四川日报 2013-01-28 16:54 大字

人物

1月22日,曾世乾又一次来到兴文县毓秀苗族乡共和苗圃希望小学。当天中午,他突击“检查”了学校“免费午餐”饭菜的质量、食品安全、账目公开等情况。“饭菜菜品太少,而且没有坚持留样,账目还不够细致……”曾世乾和学校的老师、厨师开了一个简短的座谈会,把检查发现的问题一一摆出来,希望尽快整改。

只有一只眼睛能看见东西的“80后”小伙子——曾世乾,是宜宾市一名热心公益的普通志愿者,他通过民间慈善力量创办的学生“免费午餐”,让兴文县毓秀苗族乡共和苗圃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吃上了热腾腾香喷喷的饭菜,孩子们不仅吃得饱、还能吃得暖。

□李晓琴 张茂洁 本报记者 钟晓晴

山里娃有了热饭吃

曾世乾曾经是共和苗圃希望小学的学生,童年读书时饥肠辘辘的情景,时常浮现在他的脑海,挥之不去。

让深山里的孩子能吃上一口热饭!萌生这个念头时,曾世乾只是一个普通小职员,妻子下肢残疾、行动不便,儿子在襁褓中嗷嗷待哺……想要改变一个学校100多名学生的午餐,谈何容易?

然而,多年从事公益服务,身兼多个项目志愿者的曾世乾,在网上找到了“免费午餐计划”,并申请成为志愿者。“免费午餐”是由五百多位记者、数十家主流媒体,联合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发起的公募计划,倡议为贫困学童提供“免费午餐”。

从夏到秋,丢下行动不便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曾世乾一有空就往兴文跑,一回家,就守着电脑整理资料,联系“免费午餐计划”的有关负责人。

2012年10月9日,共和苗圃希望小学“免费午餐”正式开餐。当孩子们开心地吃着热饭、热菜时,曾世乾却突然蹲下,抱头痛哭。

1月22日中午,共和苗圃希望小学“免费午餐”安排的是土豆烧肉,这可是幼儿班曹舒航最喜欢的菜之一。

这个五岁的小男孩,每天早上5点多钟吃完一碗油炒饭后,就徒步3个小时来到学校。午间,因为山高路远,曹舒航回不了家,他要么就挨饿,要么就拿5毛钱买上一小袋零食充饥。

“上学真好,天天都有肉吃!”嘴里叼着勺子,年纪小小的曹舒航开心地告诉记者。

“山里的娃娃好多都吃不惯冷冰冰的盒装牛奶,面包吃久了也觉得腻。孩子们经常喊饿,老师们看着心痛,但是也无奈。”学校负责人郭光全说,孩子们虽然不知道曾世乾的名字,却知道,一个戴眼镜的叔叔给他们带来了热腾腾的午餐。

曾世乾的新梦想

共和苗圃希望小学的成功开餐,只是一个开始。从宜宾县到珙县、再到高县、再到筠连县,凡是有申请“免费午餐”需求的偏远乡村小学,曾世乾都要实地考察一番。

2012年11月14日,曾世乾去了兴文县石海镇文家村小学和石林镇顺河村小学,看这两所学校是否需要“免费午餐计划”的帮助。

文家村小学的考察很顺利,但在顺河村小学,曾世乾遇到了难题。顺河村小学除了两排较新的教室外,另一排“饱经沧桑”的房屋则兼作教师办公室、储藏室、图书室、杂物室和厨房。“这房屋安全系数不达标,没有安全的厨房,要申请‘免费午餐\’,肯定不行。”看着学校负责人杨春和村长任必伦期待的眼神,曾世乾犹豫地说。“这么冷的天,娃娃们没口热饭吃,遭罪啊!”任必伦抽着烟,情绪有点激动说:“重建厨房这事我包了。”“行,厨房内的设施我全包了!”曾世乾拍着胸口说。

曾世乾辞职了。他希望能全心全意帮助山里娃,更希望能成为一名全职志愿者。1月23日,曾世乾向记者分享好消息:目前宜宾已有三所学校成功申请“免费午餐”,宜宾县龙池乡龙井小学和兴文县文家村小学将在下学期开学之际,正式开餐。

新闻推荐

兴文优秀干部驻村“强底气”

本报讯(记者颜婧吴亚飞)8月1日,宜宾市兴文县选拔出的57名优秀机关干部,被派驻到当地57个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这是该县针对全体县级干部进行的“强底气”活动的一个举措。为进一...

文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文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