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俗文化 收藏“花钱”500余枚

南充晚报 2021-04-01 02:42 大字

3月28日,记者获悉,南充市民张健28年走南闯北寻找花钱,收藏了从北宋至近代的各式花钱500余枚。让人不得不叹服的是,期间他还和朋友骑摩托车到甘肃省陇南地区去“寻宝”。

源远流长 汉代已独立流通

当天上午,记者在张健的工作室内看到,一枚枚古朴的花钱摆放在桌子上,很是壮观。有的花钱上印着“长命富贵”,有的花钱上印着“招财进宝”,有的花钱上印着“新春大吉”……拿起一枚在手上把玩,摩挲之中指头触碰能够感受到岁月流逝在花钱上留下的斑斑痕迹。

张健告诉记者,花钱的历史源远流长,应该与金属铸币有着相同的来源, 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没有花钱的概念,但往往也会在当时的金属货币上铸有吉祥词语。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汉代, 花钱正式成为独立于流通货币的一支,即所谓的“非正用品”钱币。在汉代五铢钱中,有的正面为“辟兵莫当”,背面为“除凶去央”,显然是为趋吉避凶而特意制造的; 这些钱币属于仿制铸币, 钱文已经改成了吉祥词语和图案, 制作的主要用途也已从陪葬变为佩戴。

“汉代至南北朝时期,花钱种类及数量都非常少。 明清时期, 花钱的铸造和流传达到鼎盛时期,称谓繁多,内容涉及生活的各个领域。” 张健告诉记者, 按照种类, 花钱分为镇库钱、挂灯钱、祝寿钱、春钱、门神钱、贺年钱、吉语钱、压岁钱等十余个种类, 按照材质又分为铜钱、金币、白银、铁钱、陶瓷钱、木钱等六大类,其中以铜钱的数量最多, 铜钱又分为黄铜钱和红铜钱。

用于佩戴 花钱寓意吉祥

据张健介绍, 他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收藏花钱,28年间走南闯北, 搜集到了北宋至近代各式花钱500余枚。他收藏的花钱,既有写着“寿比南山”“岁岁平安”等祈求健康的,也有写着“日进斗金”“大富大贵”等希望发财的。

据了解, 花钱几乎都是由各地自主铸造, 张健收藏的花钱大多是川炉和黔炉制造的。“在我众多的花钱中,我最喜欢的是一枚清朝同治年间产自川炉的花钱,这枚花钱与众不同,上面并没印有文字, 而是印有图画; 图画上近景是两名清朝的兵勇手持武器相向而立;远景是一个类似的门框的物体,估计是衙门。” 张健告诉记者,花钱上的图画寓意究竟是什么他也没有完全弄明白, 估计是当时衙门中人佩戴着这枚花钱, 以向其他人展示自己身份的吧。

谈到如何与花钱结缘这个话题,张健的回忆来到了28年前。“我很早就迷上了收藏,但是并不收藏花钱, 而是收藏其他物品。 但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结识了花钱, 看到花钱铸造精美、花样繁复、寓意吉祥;特别是花钱以方寸之地,集诗、书、画、字于一体,也含有山水、花鸟、建筑、人物等各种图案。”张健说,花钱历史底蕴浑厚,特别是花钱上的文字流派更是包括了真、草、隶、篆等各种书法的形式,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就开始收藏花钱了。

寻找花钱 骑摩托车闯陇南

据了解,收藏花钱不同于收藏其他物件, 不光要在各大古玩市场里“蹲守”, 更需要走南闯北到处去寻找。

“2008年,我听说甘肃省陇南地区民间有很多花钱,于是就和一个朋友两人结伴从南充出发,骑着摩托车一路北上寻找花钱。”张健告诉记者,由于很多花钱散落民间,分散在老百姓的家中,他就和朋友骑摩托车沿省道、乡道走街串户地去寻找。特别到了陇南地区后,他们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地,只有在摩托车上贴着收花钱的广告,沿着小路每个乡每个镇地跑。运气好的时候,在途中和当地老百姓聊天,也能打听到哪家哪户有花钱,于是他们就立即找上门去收。

“那时候是骑着摩托车,走到哪里天黑,就在哪里歇。如果是在乡镇可以住旅馆,如果是在野外就只能露宿了。甘肃的气候不比四川好,一到晚上就特别寒冷,我现在都记得当时在野外露宿时的那种饥寒交迫的情景。”张健告诉记者,2008年,通讯也并不发达,那是还没有手机导航,要去陌生地方只有靠翻阅地图查看路线,有些道路地图上没有标注,有些道路地图上标注错误,这无疑给他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多难以预料的困难。

一转眼,28年过去了,张健也从最开始的寥寥数枚花钱收藏到了500余枚。 谈起花钱的历史来源、文化背景,他如数家珍。

“花钱也是我们灿烂的中华文化的一个体现,这些古老的钱币有的来自千年之前的宋朝,都是我们厚重文化的见证。”张健说。

南充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张瀚誉 文/图

新闻推荐

陇南市“网上户籍室”正式上线运行

本报讯(记者杨建芳)3月25日,陇南市“网上户籍室”上线运行启动仪式在市公安局举行,标志着陇南市“网上户籍室”正式上线运行...

陇南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陇南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